首页> 中文学位 >腰椎间盘髓核细胞活性与MRI退变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6h】

腰椎间盘髓核细胞活性与MRI退变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1.椎间盘退变与髓核细胞的关系

2.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诊断

3.离体髓核细胞的培养

4.椎间盘退变的治疗

5.本课题的提出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结果

1.髓核细胞的原代培养

2.髓核细胞的传代培养

3.髓核细胞增殖曲线和MTT法曲线

讨论

1退变髓核细胞体外生长特点

2.髓核细胞活性测定的意义

3.体外髓核细胞活性和退变椎间盘MRI影像学分型相关性及其意义

全文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病变之一,其退变过程缓慢进展。根本病因尚未明确,目前所知椎间盘退变是在多种机制及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椎间盘内的生化结构发生了改变,包括:椎间盘细胞的活性降低,髓核内水分丢失,组织成份发生改变,退变时椎间盘中蛋白多糖、糖胺聚糖下降,含水量减少。因椎间盘形态和生化结构发生变化,其缓冲、分散压力传导的能力下降,机械性能发生改变。有动物实验研究证明,髓核细胞活性的降低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内的脊索细胞消失,类软骨细胞活性降低,同时伴有细胞外基质分泌减少,胶原成分改变,这些改变使得髓核细胞分泌外基质的能力降低,无法维持正常的椎间盘内部环境的平衡,正常的椎间盘结构发生破坏,最终导致其机械结构的失稳。
   在临床工作中,很难对微观的生物学进行直接评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I已经成为各级别医院常规的检查手段之一,其已被公认为目前诊断椎间盘退变最合理精确的手段。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基于MRI的椎间盘退变分型,其中最广泛被接受的MRI退变椎间盘分级为Pearce制定的五分级法,是目前能较好反应椎间盘退变的分类方法。
   本研究通过实验,对不同退变程度腰椎间盘的髓核细胞进行培养及活性测定,明确髓核细胞活性与MRI退变分型的相关性。
   方法
   实验共取腰椎间盘髓核组织20例,均为我科收治单一手术节段患者,其中A组2例,为正常椎间盘髓核组织(PearceⅠ&Ⅱ型,脊柱外伤患者,年龄为22岁和24岁);B、C、D三组分别6例,分别为MRI分型轻、中、重度(PearceⅢ型,Ⅳ型,V型患者)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患者年龄在3545岁之间),均在同样条件下进行体外髓核细胞分离培养。
   术中取得腰椎间盘髓核组织送入实验室,进行髓核细胞的分离与原代培养,实验过程采用传一代细胞,消化原代细胞计数后定量分置于培养板培养,于5d,10d,15d,20d,25d五个时间段消化用以细胞计数法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
   结果
   细胞计数结果:传一代髓核细胞计数在同时间点上A组明显高于B、C、D组,B组与C、D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组和D组之间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细胞计数的峰值出现在第20天。
   MTT法测定结果:B、C、D组之间OD值(吸光值)在同时间点,各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退变细胞OD值峰值出现在第20天,此后开始下降,提示细胞活性降低;正常髓核细胞OD值下降出现在25天之后。
   结论
   1.正常腰椎间盘组织髓核细胞活性明显高于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
   2.MRI分型轻、中、重度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活性与其分型基本相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