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腰椎间盘软骨终板及髓核退变的MRI表现与病理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6h】

腰椎间盘软骨终板及髓核退变的MRI表现与病理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目前在判断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病情中,最重要的是精确评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从细胞学角度准确地判断椎间盘的退变程度,但是无法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核磁共振技术由于检查简便而且可以提供清晰的椎间盘影像,临床中常常作为医生评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首选方法。我们通过对退变腰椎间盘的MRI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探索两种检查结果的相关性,评估MRI诊断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准确性,为临床上应用影像学指标判断椎间盘退变程度提供理论证据。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腰椎间盘退变性疾患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患者60例,其中35例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或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0.05±12.4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MRI常规序列扫描并加入矢状位T2mapping序列。全部扫描结果由两个高年资影像科医生进行分析评估,对L1/2-L5/S1的每个椎间盘进行Modic分型和改良Pfirrmann分级,并对每个椎间盘髓核的T2值进行测量与计算。将手术患者术中取出的退变椎间盘组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的镜下形态,并做病理学分级。根据MRI的信号强度利用Minna tertti分类法与病理学分级进行相关性的评估、以及利用软骨终板(CE)的Modic分型分析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并比较各分级之间T2值的差异以及退变椎间盘的改良Pfirrmann分级与T2值的相关性。  结果:1、退变椎间盘的改良Priffmann分级与退变软骨终板的Modic分型的相关性:Modic改变在不同pfirrmann分级的分布情况如下,Ⅰ级的发生率为0%,Ⅱ级的发生率为11.7%(7/60),Ⅲ级的发生率为25.9%(22/85),Ⅳ级的发生率为46.8%(29/62),Ⅴ级的发生率为71.8%(28/39),Ⅵ级的发生率为76.2%(16/21),Ⅶ级的发生率为75.0%(9/12),Ⅷ级的发生率为80.0%(4/5)。经卡方检验,χ2=77.140,P<0.001,说明不同pfirrmann分级的Modic改变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椎间盘退变的严重阶段软骨终板很可能会出现Modic改变。2、椎间盘退变的改良pfirrmann分级与T2值的相关性:经两两比较,除Ⅶ级和Ⅷ级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他不同改良pfirrmann分级的T2值存在统计学差异。改良pfirrmann分级与T2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r=-0.928,P<0.05,说明改良pfirrmann分级与T2值存在统计学关联,相关系数为-0.928,为负相关。随着退变的分级的加重,T2值会逐渐越低。3、椎间盘退变的Minna tertti分类法与病理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MRI评价为Ⅰ级的5份中,病理4份评价为Ⅰ级,1份评价为Ⅱ级,二者符合率为80%;MRI评价为Ⅱ级的30份中,病理1份评价为Ⅰ级,25份评价为Ⅱ级,4份评价为Ⅲ级,二者符合率为83.3%;MRI评价为Ⅲ级的27份中,病理1份评价为Ⅱ级,26份评价为Ⅲ级,二者符合率为96.3%。两种评价方法的K值为0.803,0.8<K<1时,表明非常高度一致。  结论: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软骨终板也在发生退变,Modic改变很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严重表现;在MRI的定量评估下,随着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加重,T2值逐渐减小,说明T2mapping技术可以判断以及评价椎间退变的早期变化;通过病理学检查与MRI技术评价椎间盘退变的显著一致性证明病理学验证了MRI技术的准确性,说明MRI可以作为评定椎间盘退变的可靠检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