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放射性脑病患者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6h】

放射性脑病患者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中文对照表

声明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研究方法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讨论

第五章结论

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1、背景和目的:
   放射性脑病(Radiation encephalopathy)为头、颈、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经过一段潜伏期产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的疾病,尤其多见于鼻咽癌治疗后。它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长期生存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且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转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体格的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以及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并且提出:“健康是一种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也就是说,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又或者换一个角度说,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生病”;人的健康至少包含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在此基础上,还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为此,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放射性脑损伤神经心理学异常症状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减退,思维贫乏,智力下降、理解困难、反应迟钝、感情淡漠、呆滞、痴呆、定向力障碍、情绪低落、悲观、焦躁不安等,严重者有乱语、幻觉,可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
   临床上可以观察到慢性进展的患者首先出现记忆力下降,尔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最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出现精神症状的过程,而初期的记忆力下降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较易被患者家属甚至临床医师所忽略。
   放射性损伤(不局限于脑损伤)引起的患者心理变化已经引起国内临床医师的重视,大量文献均有描述由放射性损伤引起的抑郁、焦虑情绪及各种心理异常和精神异常表现,并提出各种心理干预措施。国内关于放疗后精神心理异常发病率的报道绝大部分为所有类型肿瘤、不同照射部位(头、颈、胸、生殖系统、大肠等)放疗患者的总体数据,而且这种发病率报道绝大多数是症状出现率的统计,缺乏诊断标准,也缺乏量化的可横向比较标准。
   而国外对放射性脑病的研究则集中于认知功能方面,提出放射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问题,并对认知功能下降的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各种发生机制。对心理状况的异常情况的研究及患者整体生存质量的研究则甚少。
   本文通过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对照组,非放射性脑病)的配对对照研究,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以下几方面情况:
   1、放射性脑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及各种精神症状。
   2、放射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
   3、放射性脑病患者生存质量。
   2、研究方法:
   样本:
   收集2009年2月到2010年3月我院门诊或病区收治的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46例为病例组。其中,男35例,女11例;患者均经头颅MR检查及临床确诊为放射性脑病,并经过临床、检验及检查排除颅内受侵肿瘤的复发,肿瘤脑转移,脑脓肿,颅内第二原发肿瘤,脑梗死,脱髓鞘病,脑炎等疾病。除外有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不能配合量表测量者。选择相同放疗治疗后年限的鼻咽癌放疗后患者46例作对照组。除配对因素外,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放疗后年限、教育程度、放疗剂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居住地、职业、婚姻、其它疾患、放疗总剂量、放疗年限等),此调查表用以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疾病基本情况;
   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用以测量患者的抑郁情况;
   3.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用以测量患者的焦虑情况;
   4.简明心理状况测定90项(SCL90),用以测量患者的各种精神症状;
   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用以测量患者的认知功能;
   6.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用以测量患者的生存质量。
   7.使用LENT/SOMA放射性损伤评估量表的神经系统损伤评估的头痛、嗜睡和神经功能障碍评定部分,对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兵卒进行分级评定。统计分析方法:
   两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或t检验,率比较采用X2检验,分析疾病严重程度时用X2检验,分析生存质量时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所有统计数据使用SPSS16.O统计软件在微机上完成。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1.放射性脑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46例放射性脑病患者,其中男3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0.217±10.17,年龄在18-40岁的有25例,40-60岁的有18例,大于60岁的有3例。其中,病灶位于颞叶有36例,位于额叶和顶叶有7例,脑干1例,小脑2例。接受放疗治疗到诊断放射性脑病的时间间隔为1~19年,平均间隔为5.48年;放疗总剂量为68Gy~78Gy,平均为72.5Gy;其中有19人合并其它系统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
   2.放射性脑病患者的抑郁、焦虑及各种精神症状分析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组的SDS评分显著高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对照组。两组间的抑郁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病例组的抑郁程度高于对照组。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组的SAS评分显著高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对照组。两组间的焦虑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病例组的焦虑程度高于对照组。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组的抑郁发生率与焦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对照组的抑郁发生率与焦虑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组的抑郁程度与焦虑程度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病例组的焦虑程度高于抑郁程度。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对照组的抑郁程度与焦虑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照组的焦虑程度高于抑郁程度。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组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对照组在SCL一90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其它(睡眠、饮食)等4因子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5因子评分无显著差异。
   3.放射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分析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组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对照组的蒙特利尔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病例组的蒙特利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得分也处于临界状态。
   4.放射性脑病患者脑组织评分与SAS评分、SDS评分及MoCA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SAS评分与头痛分级、嗜睡分级、神经功能障碍分级存在正相关,均为低度相关。SDS评分与头痛分级、嗜睡分级、神经功能障碍分级存在正相关,其中,与头痛分级、神经功能障碍分级为低度相关,与嗜睡分级关系极弱。MoCA评分与头痛分级、嗜睡分级、神经功能障碍分级存在负相关,其中,与头痛分级、嗜睡分级为低度相关,与神经功能障碍为中度相关。
   5.性别、年龄、学历、病变部位及发病年限对放射性脑病患者SAS评分、SDS评分、MoCA评分的影响
   性别、年龄、学历、病变部位对SAS评分、SDS评分、MoCA评分并无明显影响。而发病年限(分5年以内,5-10年,10年以上三组)之间分组两两比较,可以看到,5年以内与5-10年之间的SAS评分、S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0年组与10年以上组之间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以内组与10年以上组之间SAS评分、SDS评分、Mo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年以内与5-10年之间两组的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0年组与10年以上组之间的Mo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年以内组与10年以上组之间Mo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放射性脑病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组在WHOQOL-BREF的总健康评分、总生活质量评分、人际关系领域、生理、心理领域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在环境领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4、结论:
   综合以上的讨论,放射性脑病患者在抑郁情况、焦虑情况、认知功能、人际关系、睡眠与饮食等问题与放疗后没有放射性脑病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
   1、放射性脑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焦虑发生率并没有比对照组高,但是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比对照组严重,其中焦虑情况比抑郁情况更突出。
   2、除了抑郁、焦虑情况,放射性脑病患者在人际关系、睡眠、饮食状况也比没有放脑并发症的放疗患者差。
   3、放射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明显,而放疗后没有放射性脑病的患者其认知功能得分也处于临界状态。
   4、头痛、嗜睡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存在对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产生了一定的负性影响。
   5、随着放射性脑病患病后的年限越来越长,焦虑、抑郁有加重的趋势,而认知功能有下降趋势。
   6、放射性脑病患者的总健康自评、总生活质量自评显著低于放疗后没有放射性脑病的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人际关系领域,放脑患者生存质量低于没有放脑的放疗患者,在环境领域方面,两组之间没有差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