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五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6h】

五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红树林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概况

1.1引言

1.2我国红树林的分布和资源现状

1.3红树林内生真菌的分布状况状

1.4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红树林内生真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s(GX1-5E)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2.1引言

2.2 GX1-5E的代谢产物研究简介

2.3结果与讨论

2.4实验部分

参考文献

第三章红树林内生真菌GX4-1B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3.1引言

3.2本章研究简介

3.3结果与讨论

3.4实验部分

参考文献

第四章南海红树林真菌ZH4-E2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4.1引言

4.2本章研究简介

4.3结果与讨论(结构解析)

4.4实验部分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红树林内生真菌SBE-14及ZH209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5.1本章内容简介

5.2结果与讨论(结构解析)

5.3实验部分

参考文献

总结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从海洋真菌代谢产物中发现大量结构独特、骨架新颖、活性显著的化合物,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论文阐述了红树林内生真菌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介绍了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主要为近十年文献报道的来源于红树林内生真菌的新化合物以及相关的生物活性。对五种南海红树林真菌(GX1-5E、GX4-1B、ZH4-E2、SBE-14、ZH209)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通过人工发酵培养,运用色谱方法从其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了四十九个化合物,运用UV,IR,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它们的结构,其中,(2-1)~(2-4),(3-1),(3-3),(4-1),(4-2),(4-3),(4-4)等十个化合物是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培养得到(2-1),(2-2),(2-7),(4-1)等四个新的单晶,利用单晶X-衍射确定了化合物(4-1)的绝对构型;通过生源关系以及NOESY谱推测了(4-2),(4-3)的绝对构型;通过首次报道了一个香豆素类化合物(3-2)的完整的NMR数据,利用1D及2D NMR对化合物(3-2)的核磁数据进行全归属,并纠正了文献报道的两个碳信号的归属错误;推断了(2-1)~(2-8)之间及(4-1)~(4-3)之间可能的生源合成关系;并对部分化合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酪氨酸酶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化合物(2-6)对酪氨酸酶具有抑制活性,其IC50为65.6μM,化合物(2-3)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发现新化合物(2-1)及化合物(2-5)对MCF-7、MDA-MB-435、Hep3B、Huh7、SNB19、U87MG等肿瘤细胞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新化合物(2-3)对肿瘤细胞U87MG有抑制作用。
   论文第一章首先阐述了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研究背景和意义,我国红树林及红树林真菌的资源分布状况然,然后详细介绍了2000-2010年文献报道来源于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的化合物的结构及相关活性研究情况。
   论文第二章研究了南海红树林真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s(GX1-5E)次级代谢产物。从该菌的菌体中分离得到8个萘并吡喃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是rubasperone A(2-1),rubasperoneB(2-2),rubasperone C(2-3),rubasperone D(2-4),TMC256 A1(2-5),rubrofusarinB(2-6),fonsecin(2-7),flavasperone(2-8)。其中化合物(2-1)~(2-4)为新的二聚萘并吡喃酮化合物,并培养得到化合物(2-1),(2-2),(2-7)的单晶,通过单晶X衍射证实了新化合物(2-1),(2-2)的结构。推断了这8个化合物之间可能的生源合成关系。对化合物(2-1)~(2-3),(2-5),(2-6)抑制酪氨酸酶和α-葡糖糖苷酶的生物活性测试发现,化合物(2-6)具有中等强度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65.6μM;化合物(2-4)具有温和的α-葡糖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值为97.3μM;在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测试中,发现新化合物(2-1)及化合物(2-5)对MCF-7、MDA-MB-435、Hep3B、Huh7、SNB19、U87MG等肿瘤细胞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在而30.16~75.52μM之间;新化合物(2-3)对肿瘤细胞U87MG有抑制作用,IC50值为61.91μM。
   论文第三章研究了南海红树林真菌GX1-4B次级代谢产物。从该菌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鉴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8-hydroxy-4-hydroxymethyl-6-methoxy-3-methylisocoumarin(3-1),3-hydroxymethyl-6,8-dimethoxycoumarin(3-2),1,10-bihydroxy-8-methyl-dibenz[b,e]oxepin-6,11-dione(3-3),1,10-bihydroxy-dibenz[b,e]oxepin-6,11-dione(3-4),vermistatin(3-5),6-demethylvermistatin(3-6),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3-7),丁二酸(3-8),麦角甾醇(3-9)。其中(3-1)和(3-3)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首次报道了化合物(3-2)的完整的NMR数据,通过1HNMR,13CNMR,HSQC以及HMBC谱对(3-2)的1HNMR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并纠正了文献中两个碳信号的归属错误。
   论文第四章阐述了一株南海红树林真菌ZH4-E2代谢产物研究情况。从该菌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7R,8S)-7-hydroxy-3,7-dimethyl-8-((S)-3-methyl2-oxopentyl)-7,8-dihydro-6H-isochromen-6-one(4-1),monochaetin(4-2),1-hydroxymonochaetin(4-3),3-hydroxy-6'-desmethylterphenyllin(4-3),3,3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