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东高等学校农学本科专业调整与优化
【6h】

广东高等学校农学本科专业调整与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与概念界定

1.1.1 问题提出

1.1.2 概念界定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普通高等院校专业调整的文献综述

1.2.2 普通高校农学本科专业调整与优化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1.5.1 基本思路

1.5.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广东省高等学校农学本科专业体系现状分析

2.1 广东省高等农业教育的历史演变

2.1.1 我国专业设置的演变历史

2.1.2 广东省高等农业教育的演变历史

2.2 广东省高校农学本科专业布点现状

2.2.1 2008年广东省含有农学专业布点的本科院校分布情况

2.2.2 广东省高校农学本科专业布点情况

2.2.3 广东省高校农学本科专业布点的区域分布情况

2.2.4 2003年至2008年,广东省高校农学本科专业调整情况

2.3 广东省高校农学本科专业招生情况

2.4 广东省高校农学本科专业毕业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

2.4.1 广东省高校农学本科专业毕业生人数

2.4.2 广东省高校农学本科专业在校生人数

2.5 广东省高校农学类本科专业师资分布情况

2.6 广东省高校农学重点特色学科分析

2.6.1 广东省本科高校中农学重点学科概述

2.6.2 广东省高校农学重点实验室

第三章 广东省高校农学本科专业调整与优化模型

3.1 预测方法与模型

3.1.1 预测概述

3.1.2 主要的预测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3.2 广州市高校农学类本科招生预测模型

3.2.1 基于多元回归预测的广州市高校农学类本科招生预测模型

3.2.2 基于时间序列预测的广州市高校农学类本科招生预测模型

第四章 广东省高校农业学科本科专业调整优化对策

4.1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优化广东高等农业教育布局

4.1.1 坚持错位发展原则,优化广东高校农学学科专业布局

4.1.2 立足广东省农业发展布局,制定我省农学专业发展规划

4.1.3 推进农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大力加强我省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4.2 完善高校农学专业设置的内部机制,优化农学专业设置

4.2.1 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4.2.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4.2.3 重视课程设置建设,提升专业内涵水平

4.2.4 完善质量监控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4.2.5 改革招生、就业制度,增强专业职场竞争能力

4.2.6 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

4.2.7 推进农业继续教育,提高服务农业发展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8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该规划中明确提出广东必须建设现代农业支柱产业。现代农业的提出不仅是为广东农业提出了发展方向,也使广东高等农业教育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广东省农业教育始于1908年的广东农事试验场与农业讲习所,经过一百多年的艰辛奋斗,广东省已形成初具规模、特色优势突出的高校农学专业群,培养了大批农业人才,为广东省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广东高校农学本科专业设置仍然落后于广东省农业建设,存在着一些诸多不适应、不协调的方面,如特色专业主要集中在少数几所高校中,地域分布不均衡、办学规模较小、毕业生就业面较小、知识面狭窄等。因此,进行广东省高校农学本科专业调整势在必行。本研究回溯了广东省高等农业教育一百多年的历史,着重从专业布点、招生、师资、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对广东省高校农学本科专业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接着以广州市农学本科招生为例进行了预测,最后从政府和高校两个维度来阐述广东省高校农学本科专业设置的原则和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