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6h】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 略 语

第1章 前 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第3章 结 果

3.1 125I标记牛血清白蛋白(BSA)漏出量变化

3.2 肺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

3.3肺 IL-1β表达水平的变化

3.4肺组织病理变化

第4章 讨 论

4.1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机制

4.2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与LIRI

4.3 TNF-α、IL-1β与LIRI

4.4I postC与LIRI

4.5 结论

展 望

参考文献

附 图

综 述

发表论文

尾加压素Ⅱ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致谢

个 人 简 介

展开▼

摘要

目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Lung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LIRI)在很多临床情况下都可能发生,例如体外循环手术、肺移植、肺切除术后、肺动脉血栓摘除术后等,迄今为止,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仍然是胸心外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在肺移植手术后最为多见。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肺损伤的特点是非特异性的肺泡损伤、肺水肿和低氧血症。尽管通过改进肺保存方法、提高手术技术以及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使肺移植的成功率有所提高,但是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肺损伤在肺移植手术后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所以更好的了解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研究更有效的方法来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I PostC)是一种在再灌注初期间断预灌注的新方法,在心肌和肝脏中已经证明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本实验建立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后处理干预,验证后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通过检测肺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 TNF-α及 IL-1β的水平初步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材料和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气管切开后气管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控制呼吸,呼吸频率60次/min,吸呼比为1:1.5,工作压力(即潮气量):0.02MPa。经左胸第五肋间进入胸腔,游离左侧肺门,过阻断带,末端套橡皮胶管形成活结备阻断用。手术操作前经阴茎背静脉注射肝素钠100U/kg以维持肝素化,在再灌注期间,每隔1h由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5ml以补充水分的丢失。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5组(n=8):
  ①假手术组(C组,单纯开胸60min,不阻断肺门);
  ②缺血-再灌注30min组(RI30组,肺门阻断30min后再灌注30min);
  ③缺血-再灌注120min组(RI120组,肺门阻断30min后再灌注120min);
  ④后处理30min组(P30组,在缺血30min后,短暂再灌注30s,缺血30s,反复5次,然后全面恢复灌注30min);
  ⑤后处理120min组(P120组,在缺血30min后,短暂再灌注30s,缺血30s,反复5次,然后全面恢复再灌注120min)。
  实验结束后放血处死大鼠,取新鲜左肺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TNF-α及IL-1β的表达水平;光镜下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
  另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上述方法随机分成5组,测定125I标记牛血清白蛋白(BSA)漏出量,以此来反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结果:
  (1)125I标记牛血清白蛋白(BSA)漏出量变化:IR组与C组相比较,肺组织经过缺血再灌注后肺125I标记牛血清白蛋白(BSA)漏出量明显升高(p<0.05),P组与IR组比较,经后处理后肺125I标记牛血清白蛋白(BSA)漏出量较相应时段的再灌注组明显减轻(p<0.01)。
  (2)肺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以胞浆出现棕黄色为阳性染色,肺组织经缺血再灌注后,IR组与C组相比,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上升趋势;P组与相应时段的IR组相比,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3)肺 IL-1β表达水平的变化:以胞浆出现棕黄色为阳性染色,肺组织经/。缺血再灌注后,IR组与C组相比,IL-1β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上升趋势;P组与相应时段的IR组相比,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
  (4)肺组织病理变化:C组:肺组织肺泡壁薄,结构清晰,近似正常肺组织; IR组:肺泡间隔炎症细胞浸润、水肿,肺泡腔内炎性细胞及液体渗出,肺泡结构模糊,以上改变随时间延长而加重;P组较之相应时段的IR组,上述变化均明显减轻。
  结论:(1) I postC可以抑制再灌注肺组织中致炎因子TNF-α及IL-1β的表达;
  (2) I postC能减轻LIRI导致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以减少再灌注后炎性细胞及炎性介质在肺内聚集;
  (3) I postC可以使肺组织血清白蛋白(BSA)漏出量减少。通过以上机制减轻炎性介质引起的肺损伤,从而起到减轻大鼠LIRI损伤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