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6h】

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病例采集

2.2 术前评估

2.3 保胆取石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4 保胆取石手术方法及过程

2.5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近期并发症的比较

3.3 保胆取石组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胆囊结石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占正常人群的10%,因此胆囊结石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感兴趣的课题。胆囊结石治疗手段繁多,诸如碎石、溶石、排石及外科手术等。自1882年德国名医Langenbuch提出了“温床学说”,并完成了第一例开腹胆囊切除术,100余年来胆囊切除术一直是临床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然而,对于胆囊疾患是否均应一切了之的争议从未停止过。“保胆”始终是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与憧憬。传统的胆囊造瘘取石术及体外震荡碎石术,因结石的“复发率”高,已被弃用。随着人们对于胆囊生理功能以及胆囊切除所带来的远期并发症的不断认识,要求保留胆囊的患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随着腹腔镜、内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外科医生手术熟练程度的提高,使保留胆囊并彻底治疗胆囊结石成为可能。2008年第13届全国胆道外科学术大会上,我国胆道外科大师黄志强院士明确指出:内镜保胆取石(开展)是21世纪的大事,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内镜保胆取石术的规范已收编入高等院校的教材——全国药学系外科教学书。保胆取石术再次成为学界的焦点。本文通过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评价内镜保胆取石术的治疗效果和应用前景。
  目的:比较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通过随访术后近期指标和远期效果综合评价内镜保胆取石术的治疗效果和应用前景。
  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及深圳市中医院进行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50例(保胆取石组)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817例(LC组)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对保胆取石术后患者进行随访,探讨保胆术后胆囊结石的复发情况。
  结果:保胆取石组(A组中1例因结石掉入胆囊管,造成取石困难,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1例因结石嵌顿胆囊颈部,术中碎石后取石,术后MRCP示胆总管下段结石,经ERCP取石后诱发胰腺炎),LC组(B组)无中转开腹病例。总住院费用二者无明显差异(8364.87±836.62vs8225.70±691.91元,(P>0.05)。手术时间略长于LC组(85.27±20.07vs60.44±15.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价术后恢复的指标中,保胆取石组术后住院时间略大于LC组(6.88±1.97vs4.96±1.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胆漏、出血、感染近期并发症。保胆取石组胆囊结石复发率为20.5%。
  结论: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住院费用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明显差异,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略长于腹腔镜胆囊切除。两组术后均无胆漏、出血、感染等近期并发症。虽然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存在一定的胆囊结石复发率,但是保留了胆囊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的前提下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以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安全手术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