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难以抵达的出发——《庄子》笔下畸形人物形象的意义分析
【6h】

难以抵达的出发——《庄子》笔下畸形人物形象的意义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1章 先秦道家丑观念之酝酿

第2章 畸形人物在《庄子》中的意义体现

第3章 畸形人物的旅程

3.1缺失的人物

3.2间歇的前行

3.3 无言的结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几千年。与西方相比,中国人较早地领悟到美丑互存的辩证关系,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对美和丑的独特看法。本文通过对先秦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丑”观念进行深入的探求,多层次多视角地对畸形人物的进行梳理、总结与分析,从而得出较为系统化和具有合理性意味的命题,提供真正属于先秦道家的“丑”观念:“丑”就是事物、人、社会的存在违逆了“道”的运行而表现出的非正常(非自然)状态,也就是说他们都是违背了各自的自然本性与道相偏离,其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丑”。《庄子》中的畸形人物形象是中国文人审美心理的孤明先发,本文着重阐释了畸形人物对后世美学思想、文学艺术的影响。
  第一章先秦道家丑观念。首先对先秦道家关于丑的观念做一个梳理,进而为提出《庄子》中的畸形人物在丑观念支撑下的美学内涵打基础。
  第二章《庄子》中的畸形人物形象。首先描述《庄子》中的畸人形象在其中的表现。再次通过阐述《庄子》中的畸形人物形象的旅程来体现庄子的道。他们是通过内心旅程的方式达到自己对于内在性自由的追寻的。他们的追寻方式很特别。因为在追寻主体上,是一个被悬搁的主体来完成这个行动,放弃了对于外在物名和利的追求,让自己退却到一个边缘地带。在追寻的过程中,畸形人物不断的延宕行动,用自己的沉默来感受寂静,达到一种虚无的状态,恢复了我们的经验,用暂停来支持前行。在追寻的结果中,畸形人物用沉默来结束这场旅行,无言的结局是他们最好的答案。然而正是这样的结局呈现了一个展现自我内在的广阔性的逍遥游的空间。
  第三章《庄子》中以丑为美的畸形人物形象对后世的影响。《庄子》中畸形人物形象以其深厚的哲学内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重德忘形”的得道观是文学艺术作品得以产生审美想象空间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描绘残缺的形貌表现人物精神美的手法进而影响到古代文学和绘画作品中形象的塑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