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经桡动脉入路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6h】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经桡动脉入路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定义

2.3 TRA-PCI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基线资料

3.2 基线资料分析结果

3.3 冠脉造影及PCI过程资料分析结果

3.4 经桡动脉入路失败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5 经桡动脉入路失败的原因

第四章 讨论

4.1 桡动脉入路失败率

4.2桡动脉入路失败危险因素

4.3 冠脉造影及PCI过程比较

4.4桡动脉入路失败原因

第五章 局限与不足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该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桡动脉入路(TRA)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失败原因。
  背景: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相比经股动脉入路(TFA)可以减少出血事件、减少血管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是目前报道经桡动脉入路失败的病例约占5%-10%。国外报道结果显示年龄>75岁,CABG史,身材矮小,女性和心源性休克是桡动脉入路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然而,经桡动脉入路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失败原因尚不明确,尤其在亚洲人群中。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2011年1月~2014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先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的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肾功能不全、PCI史、吸烟史、冠心病类型、病变血管、PCI干预血管、肝素用量、X线暴露时间、对比剂用量、替罗非班使用情况、置入支架数、手术失败与否及桡动脉入路失败的原因。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2检验。对获得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行双变量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自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先经桡动脉入路完成PCI治疗1276例,平均年龄(63.79±10.43)(57-72)岁,女性262例(占21%);经桡动脉入路失败改股动脉入路者114例(8.9%)(TRA-PCI失败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19% vs39%,p<0.001)、年龄>75岁(13% vs24%,p=0.012)和吸烟史(65% vs43%,p=0.017)在TRA-PCI组与TRA-PCI失败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桡动脉入路失败组与经桡动脉入路成功组比较存在冠脉造影左主干病变多(4% vs8%,p=0.035)、使用肝素剂量大(6569.19±1266.31 vs6837.72±1352.64,p=0.032)、X线暴露时间更长(38.50±18.19 vs53.05±24.91,p=0.000)和手术失败(支架置入未成功或院内死亡)例数多(1%vs4%,p=0.024)。多因素分析发现,女性(OR2.634[95%CI1.746-3.973],p<0.001)和年龄>75岁(OR2.032[95% CI1.260-3.278],p=0.004)是经桡动脉入路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经桡动脉入路失败的原因包括:桡动脉穿刺失败34例(30%)、血管异常54例(47%)和导管导丝因素26例(23%)。
  结论:女性、年龄>75岁是经桡动脉入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经桡动脉入路失败者冠脉左主干病变可能性更大。桡动脉入路失败的原因包括多方面,其中血管异常为重要原因。临床工作中对行PCI的患者需要进行术前风险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进而提高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的成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