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介素-32水平升高预示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
【6h】

白介素-32水平升高预示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与试剂

2.2 研究方案(1)

2.3 研究方案(2)

第三章 结果

3.1 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基线资料

3.2 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 IL-32 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3.3 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 IL-32 水平与心室重塑指标相关性分析

3.4 随访分析

3.5 单个核细胞IL-32mRNA表达

3.6 动物实验结果

3.7 成纤维细胞的结果

3.8 免疫组化结果

第四章 讨论

(一) IL-32生物学特性

(二) IL-32促纤维化作用

(三) IL-32 作为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四) IL-32作为一个新的心力衰竭分子标记物可能性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炎性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

附录2 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3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白介素-32(IL-32)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在很多炎症性疾病和肿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文献报道IL-32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不同,可能起到促进炎症或者保护作用。此外,目前并无关于 IL-32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或作为心力衰竭的生物学标记物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拟通过队列研究探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32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在心肌梗死动物模型、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实验中研究IL-32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选取100例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另设50名年龄和性别构成相似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3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Ⅰ型前胶原(PCⅠ)、Ⅲ型前胶原(PCⅢ)、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浓度。采集人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定量定时PCR检测其IL-32 mRNA表达。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终点是不良心血管事件(泵衰竭死亡、心源性猝死或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ROC工作曲线分析IL-32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aier生存曲线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IL-32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研究IL-32对心肌梗死面积的作用。体外分离培养乳大鼠原代心肌成纤维细胞研究IL-32对MMP-9、PCⅠ、PCⅢ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IL-32表达是否升高。
  结果:
  1.100例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32浓度(237±92pg/ml),相对比健康对照组(111±59pg/m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IL-32水平随心功能(NYHA心功能分级)恶化而升高;血清IL-32水平与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352,P<0.001);与NT-proBNP浓度呈正相关(r=0.471,P<0.01)。
  3.血清IL-32水平与促纤维化指标MMP-9和PCⅢ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03,r=0.324;P<0.01)。
  4.对比健康志愿者,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32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并与血清IL-32浓度呈正相关(r=0.252,P=0.012)。
  5.100例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8±6.3月(10.6-18.7月)的随访结果显示,7例患者死亡,18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在7例死亡患者中,其中有5例因泵衰竭死亡或心源性猝死,1例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1例患者死亡原因不明。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泵衰竭死亡、心源性猝死或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患者血清IL-32水平(294pg/ml vs.220pg/ml,P<0.001)和NT-proBNP水平(235pg/ml vs.135pg/ml,P<0.001)均明显高于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患者。ROC曲线分析显示IL-32预测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0.72,95%CI0.60-0.83)。中位数IL-32225pg/ml预测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敏感性为69.6%,特异性为55.8%。根据IL-32水平四分位法采用Kaplan-Maier生存曲线分析,经校正临床相关变量后,与IL-32<173pg/ml组患者相比,IL-32>296pg/ml的患者心源性死亡或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的风险增加5.8倍(HR5.75,95%CI1.53-21.58,P=0.009)。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L-32(log2 transformed,HR3.92,95%CI1.78-8.63,P<0.001)增高是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性别,BMI,内生肌酐清除率,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心衰严重程度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NYHA分级和NT-proBNP水平)后,心源性死亡或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风险约增加2.8倍(HR2.78,95%CI1.02-7.57,P=0.046)。
  6.重组人IL-32α蛋白显著扩大心肌梗死小鼠的梗塞面积。
  7.IL-32α刺激促进体外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MMP-9、PCⅠ、PCⅢ、TGF-β等纤维化指标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
  8.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IL-32表达升高。
  结论:
  1.血清IL-32水平升高预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可能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心力衰竭分子标记物。
  2.IL-32促纤维化作用可能参与了心室重塑和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