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据新闻生产与传播效果分析——基于框架理论的实证研究
【6h】

数据新闻生产与传播效果分析——基于框架理论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动机和目的

1.2研究问题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数据新闻研究综述

2.2 框架研究综述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过程

3.1 数据新闻报道框架类型分析

3.2 研究变量与假设

3.3 变量测量

3.4 实验设计

3.5 实验实施

第四章 数据分析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4.3研究假设检验

4.4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传播效果因素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5.1研究结论

5.2研究启示与建议

5.3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数据新闻这一概念最在是由业界在实践中提出,目前对其研究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实践技术、生产流程操作、报道内容、记者数据素养与培养等方面,缺乏对于这一对象系统、深入、科学的研究。同时已有研究多是从作品文本角度考虑,而缺少对从生产到传播及其影响的关注。因此,深入系统的考察数据新闻本体,探究从生产到传播效果的系统关系,对于数据新闻实践和研究都将有所裨益。
  本研究从数据新闻本体这一视角,深入系统的对数据新闻本体进行科学定量研究,本研究引入框架理论对数据新闻生产及其作品进行分析,通过框架分析探讨数据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差异操作行为在数据新闻作品中的反映;研究还进一步通过实验的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数据新闻不同报道框架的传播效果,分析了数据新闻框架在受众认知、态度及行为意向上的作用。研究发现,数据新闻生产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的意义架构阶段,即数字逻辑关系架构阶段和将逻辑关系经可视化转变成人视觉可感知视图的形式架构阶段,这两个阶段中生产者处理技巧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数据新闻报道框架。研究通过归纳-演绎发现数据新闻报道中存在关注议题、事件、问题的原因、影响或重要性、问题的解决或应对措施等的实质性报道框架和关注变化、状态或现状、过程方面等的程序性报道框架。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数据新闻实质性框架和程序性框架各自会引导受众更多思考各自导向层面,在引起受众对问题的关心程度和有关行为意向方面,实质性框架报道要比程序性框架报道高。同时,这种影响并非是直接、强效果的,受到受众认知基模等多因素影响。研究认为,数据新闻生产者可以根据自身意图,通过处理技巧产生不同的数据新闻报道框架,并且不同的框架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影响,数据新闻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性需要被合理使用,同时也需要业界加以规范。实质性报道框架作为一种能引起受众更多关心和行为意向的框架,其生产需要更多资源投入目前在媒体报道中占比相对偏低,应该从发展和收益均衡考虑,提升此类报道比例,借此扩大数据新闻影响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