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思考
【6h】

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 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及进度安排

2 生态危机概述

2.1 什么是生态危机

2.2 生态危机的危害

2.3 生态危机的实质

3 中国的生态危机

3.1 中国生态危机的现状

3.2 中国生态危机的特征

3.3 中国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

4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4.1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

4.2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中国化

5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

5.1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

5.2 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

5.3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

5.4 引导公民文明消费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国内不断出现的生态问题,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也体现着我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对生态、生态危机、中国生态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实践活动所引发的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生态失衡的现象。目前世界范围内生态问题已经由以往的区域性、潜在性、暂时性的生态环境问题,转变为具有全球性、集中性、复杂性、长期性和可逆转性的危机。生态危机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它既影响人的生存,导致人类文明倒退;又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民的幸福指数。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产生的实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扭曲,追求剩余价值不可避免地导致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是世界性的,中国不能幸免于难。我国目前陷入了资源约束紧、环境污染重、生态系统全面退化的生态困境。形成此困境的五种原因分别为,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片面,如“人定胜天”、“中国地大物博”、“工业化即现代化”的思想误导;二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三是畸形的政绩观,长期单纯地追求GDP,以经济增长为唯一政绩评价指标;四是扭曲的消费观,长期脱离实际、挥霍浪费等过度消费的原因。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生态危机具有发生时间晚且集中、危害程度重、结构性强、治理难度大且复杂等特点。
  治理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行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发展是解决我国生态危机的指导思想。其中,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精华部分为,从实践的角度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认为人与自然具有统一性,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对立统一的基础,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以及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的前提。
  分析生态问题,最终是为寻找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开展大范围、多层次的生态文明教育,政府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推动,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媒体响应并形成生态文明教育大众平台。其次,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关键在于提高资源开采及利用效率,并利用科技发挥出生态正面能量;第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制度建设要全方位,法制建设做到强有力;第四,引导公民文明消费,逐步形成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最终使“生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