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颅脑损伤血清C-RP、TNF-α、IL-6、IL-8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6h】

急性颅脑损伤血清C-RP、TNF-α、IL-6、IL-8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分组方法

1.3血样采集与处理及其检测方法:

1.3.1血样采集与处理

1.3.2血样检测方法

1.4统计学处理:

结果

第一章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比较

1.1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动态变化

1.2两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水平变化的比较

1.3两组颅脑损伤患者血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

1.4两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水平变化的比较

1.5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动态变化

1.6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水平变化的比较

1.7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8水平的动态变化

1.8两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8水平变化的比较

1.9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IL-8水平的动态变化

1.10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变化的比较

1.11 GCS≤8分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IL-8水平的动态变化

1.12 CJCS≤8分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变化的比较

1.13 GCS9~12分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IL-8水平的动态变化

1.14 GCS9~12分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变化的比较

第二章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2.1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2.2 GCS≤8分组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2.3 GCS9~12分组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讨论

讨论1: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

1.1 C-RP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

1.2 TNF-α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

1.3 IL-6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

1.4 IL-8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

1.5 IL-6、IL-8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

讨论2: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2.1 IL-6、IL-8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2.2 C-RP、TNF-α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2.3 C-RP、IL-6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2.4 C-RP、IL-8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2.5 TNF-α、IL-6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2.6TNF-α、IL-8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统计学审稿证明

展开▼

摘要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建筑行业、高空坠落以及其他行业发展所致的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越来越多,颅脑损伤已成为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及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患之一。因医疗技术的进步,颅脑损伤患者的外科救治水平已得到飞越的提高,临床上常常发现颅脑损伤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只是救治患者重要的手段之一,而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肺部感染,脑水肿,恶性颅高压,全身炎症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却极高且死亡率也很高。大多数的研究证实颅脑损伤患者,尤其是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即出现严重感染,最主要的原因:免疫功能变化导致炎症反应。因此颅脑损伤后免疫功能变化对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的研究在临床工作尤为重要,免疫功能变化的发生机理及可能因素,因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1.创伤性颅脑损伤免疫功能的变化。 2.颅脑损伤的病人大脑损伤的进程。 3.大脑对免疫反应的潜在能力。 4.创伤性脑外伤后神经炎症反应的双重性。 目的:本研究的思想在于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5天内6个时间点提取标本、及时检测、分析结果,探究颅脑损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相关炎性介质、炎性蛋白与时间动态变化的关系,即检测目前研究最多的炎症反应标志物-促炎细胞因子与炎性蛋白: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a,IL-6,IL-8,炎性蛋白标志物C-RP的水平,分析它们的相关性,从而提出中重型颅脑损伤免疫功能紊乱敏感的判断指标及其与病情变化的相关性,为早期中重型颅脑损伤免疫功能紊乱及时干预提供相关的依据,避免免疫反应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中重型颅脑损伤免疫功能紊乱的诊治率。 二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3~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例,伤后1~24h入院,平均入院时间5h,入院时GCS≤12分,其中GCS≤8分平均入院时间4h,GCS9~12分平均入院时间7h。纳入标准: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例,伤后1~24h入院,能动态重复检测6个时间点,最终入选病例总数为34例。排除标准:所有病例排除严重合并伤,无脑血管病、癫痫、糖尿病史,无心、肝、肾严重疾病病史,未合并颅内及其他脏器感染。 1.2 分组方法。 根据创伤的严重性,包括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结合入院时患者GCS评分分为两组,GCS≤8分组22例,GCS9~12分组12例。 1.3 血样采集与处理及其检测方法: 1.3.1 血样采集与处理:所有患者首次均于伤后24h内采血,分别在伤后1、2、3、7、11、15 d相应时间点-时间间隔24小时,空腹经静脉穿刺采集全血,其中C-RP血样为2 ml,TNF-α、IL-6、IL-8血样为4ml,所有标本尽快离心分离后留取血清,标本存放于冰箱内-20℃以下冷冻保存不超过1个月,具体操作过程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3.2 血样检测方法 1.3.2.1 C-RP检测:免疫比浊法 1.3.2.2 TNF-α、L-6、IL-8检测:放射免疫法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用levene's方差齐性检验,同一时间点两组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时间点同一组不同的检验指示用配对样本t检验,同一检验指标重复测量数据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的多重比较用LSD法检验。相关性检验,同一指标两组相关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不同指标相关用偏相关性分析。 三、结果: 第一章 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比较。 1.1 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当d C-RP水平均较正常参考值升高,各个时间点上GCS≤8分组均高于GCS9~12分组且与病情呈正相关,入院第2d升至最高峰,第3d开始下降,GCS9~12分组于入院后15d恢复正常水平,而GCS≤8分组于15 d时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最终随着病情的恢复均有下降趋于正常水平的趋势,且GCS≤8分组较GCS9~12分组下降较慢。两组颅脑损伤患者各个时间点比较结果为第3d、第11d、第15d的P值分别是#P=0.001,&P=0.003<0.01,£P=0.001<0.01,差异显著。两组总体比较P=0.0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当d TNF-α水平均升高,GCS≤8分组低于GCS9~12分组且与病情呈负相关、即颅脑损伤越重,TNF-α水平越低, 入院第2d升至第1个高峰,第3d反而下降,第11d达最高水平,之后随病情的恢复TNF-α水平升高;GCS9~12分组于入院后15d仍处于较高水平且稍高于GCS≤8分组水平,但最终随着病情的恢复均有下降趋于正常水平的趋势,GCS≤8分组下降较慢。两组颅脑损伤患者6个时间点比较结果为第1d的P值是*P=0.03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体比较P=0.04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IL-6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比较。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中,GCS≤8分组第2d即达到最高水平,之后随着病情的好转IL-6水平逐渐下降,于第15d仍高于正常参考值,但最终均有继续下降至正常水平趋势;而GCS9~12分组IL-6水平均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于第7d达到最高峰。GCS≤8分组IL-6水平各时间点明显高于GCS9~12分组,两组颅脑损伤患者各个时间点比较结果为第2d、第3d、第11d的P值分别是◇P=0.001<0.01,#P=0.032<0.05,&P=0.04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第2d差异显著;两组总体比较P=0.046<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IL-8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比较。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中IL-8水平有两次交叉,但GCS≤8分组IL-8总体水平高于GCS9~12分组,第7d时达到最高峰,之后随病情好转迅速下降正常水平的趋势;而GCS9~12分组于第3d达到最高水平且均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两组颅脑损伤患者各个时间点比较结果为第7d、第11d、第15d的P值分别是$P=0.040<0.05,&P=0.001<0.01,£P=0.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第11d、第15d差异显著。两组总体比较P=0.04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IL-6、IL-8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比较。 两组颅脑损伤患者IL-6水平于第2d达到最高峰,IL-8水平于第7d时达到最高峰,且IL-6水平最高峰大于IL-8水平最高峰,之后两者迅速下降正常水平趋势。两组总体之间的比较P=0.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8分组颅脑损伤患者IL-6于第2d达最高峰、IL-8于第7d到达最高峰且IL-6最高峰值高于IL-8最高峰值;两组总体比较P=0.29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CS9~12分组颅脑损伤患者IL-8于第3d达最高峰,IL-6于第7d到达最高峰,但IL-8最高峰值显著高于IL-6最高峰值;两组总体比较P=0.96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第二章、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2.1 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2.2 GCS≤8分组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2.3 GCS9~12分组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清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的相关性。 四、结论: 1.C-RP、IL-6、IL-8水平的变化反应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即颅脑损伤程度越重,C-RP、IL-6、IL-8的水平愈高,随着病情的好转,C-RP、IL-6、IL-8水平随之下降。 2.TNF-α水平的变化说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病情越严重则TNF-α水平越低。 3.IL-6变化早于IL-8出现,且IL-6高峰值大于IL-8,说明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较IL-8的变化敏感,早期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的判断血清IL-6较IL-8有明显的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