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白质疏松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
【6h】

脑白质疏松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和背景

第一章 LA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第二章 CMBs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第三章 LA与CMBs的相关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统计合格证明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脑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小静脉以及微循环血管。目前多数学者将脑小血管病特指为内径为50-400um中层含3-4层平滑肌细胞的小动脉以及内径为100um以下的微动脉的疾病,包括: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脑出血,Binswanger病,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等。
   LA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J)所描述的临床综合征。LA的病理基础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各研究之间存在争议。研究发现老年人LA的患病率较高,与认知障碍相关密切,并与多种脑血管疾病存在流行病学联系,其中与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关系最密切。脑血管疾病常伴发LA,以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有脑卒中病史和血管性认知功能减退的患者,合并LA较常见。严重LA患者患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增高,且脑卒中复发率明显增高。由于支配大脑深部脑白质的深穿支动脉为终末动脉,很少或完全没有侧支循环,故使脑白质对缺血易感。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一种脑微血管形态学改变,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尚不清楚。病理学研究发现CMBs是血管周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病灶通常<1.5cm,外周可有小的梗死灶。研究认为CMBs与认知障碍、脑实质出血、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等有关系。在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防治和预后判断方面有潜在价值。阐明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LA与CMBs均属于脑小血管病。LA是脑小血管的缺血性改变,CMBs则是小血管的出血性改变,在病变性质上不同。LA与CMBs均依靠MRI的影像学改变来诊断,两者的阳性结果表现在不同的MRI成像上。LA在FLAIR明显,CMBs则在SWI明显。目前有关LA与CMBs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极少,国外Lee[34]等人曾有相关报道,认为LA与CMBs之间有关联。本研究就LA与CMBs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两者之间在相关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等有何共同及相异之处;以及两者之间是否互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本研究将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研究:(1)LA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2)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3)引入CCR=胼胝体绝对面积/正中矢状面幕上颅腔面积×100%(CCR:Corpus Callosum area Ratio标准化后的胼胝体面积比率),代入统计分析。(4)分析LA与CMBs之间是否有相同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及两者是否互为危险因素,以及两者与CCR的关系。(5)得出相关指标,总结经验,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研究对象:
   共收集113例病例,为2009年6月~2009年12月间,在南方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68例,在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45例。其中男性74(69.9%)例,女性39(30.1%)例,平均年龄61.33±1.32岁。其中无脑卒中事件患者41人;单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45人;有脑梗死、脑出血、出血性脑梗死三者其中之一以上卒中事件患者16人;腔隙件脑梗死合并有脑梗死、脑出血、出血性脑梗死三者其中之一以上卒中事件患者11人。
   方法:
   1、入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Cholesterin,CHOL)、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
   入组患者均进行头颅MRI检查,包括T1WI、T2WI、FLAIR及SWI成像。根据头颅MRI进行LA记分,分级。脑室周围LA按照Scheltens记分及分级法记为0~12分,分为0~3级。皮质下LA按Fazekas分级法分为0~3级。测量计算MRI正中矢状位CCR。CMBs在4个区域计数:(1)皮质及皮质下:(2)基底节及丘脑;(3)脑干;(4)小脑。CMBs的严重程度依据病灶数量分为4级:0级,0个:1级:1~4个;2级:5~9个;3级:10个以上。
   2、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数用(x)±s表示,计数资料间的比较用x2检验,变量呈非正态分布时选择等级相关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多组以上的计量正态分布资料,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各组间的比较用Mann Whitney分析,检验统计量用Z值表示,二分类资料与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计量资料与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用多元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结论:
   1、高龄、高血压(特别是收缩压升高)、腔隙性脑梗死、高CHOL血症患者易患LA。年龄、高血压、腔隙件脑梗死与患LA及LA的严重程度有较大关联。年龄、腔隙性脑梗死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
   2、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低HDL患者易患CMBs。年龄、糖尿病是CMBs发生及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CMBs发生部位依次是皮层及皮层下>基底节区和丘脑>幕下(小脑、脑干)。
   3、高龄、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高血糖、低HDL患者易患LA合并CMBs。CMBs、LA互为危险因素,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CR与皮质下LA及分级,以及CMBs呈负相关。可以认为CMBs、皮质下LA分级是胼胝体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被心血管危险因素共同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