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天疱疮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及CD19、CD20的相关性研究
【6h】

天疱疮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及CD19、CD20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天疱疮抗体特异性及敏感性分析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天疱疮疾病活动性与天疱疮抗体滴度相关性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及步骤

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对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处理,得出其简单线性回归方程并绘制出散点图。

4 、结果

5 、讨论

第四章 天疱疮抗体滴度与CD19、CD20相关性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及步骤: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成果

天疱疮的诊断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统计学证明

展开▼

摘要

背景:
   天疱疮是一组以天疱疮抗体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虽然很低,但呈上升趋势。好发于30-50岁中年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上主要分为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但四型之间可相互转化。此外,还有疱疹样天疱疮、IgA天疱疮、药物诱发的天疱疮、副肿瘤性天疱疮、流行性性天疱疮(又名巴西天疱疮)等亚型。该组疾病的共同特征有:临床表现为疱壁薄、松弛易破的水疱或大疱形成;组织病理为棘层松解所致表皮内水疱形成;直接免疫荧光检查(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可见棘层细胞间IgG和C3沉积,取患者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显示血清中有抗表皮棘细胞间物质抗体。
   天疱疮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越来越多研究认为在天疱疮发病过程中,T细胞和B细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针对自身细胞间物质的抗体,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天疱疮的抗原主要集中在桥粒,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由两类蛋白质构成:一类是跨膜蛋白,位于桥粒芯(desmosomal core),主要由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和桥粒芯胶蛋白(desmocollin,Dsc)构成,它们形成桥粒的电子透明细胞间隙和细胞间接触层;另一类为胞质内的桥粒斑(desmosomal plaque)蛋白,是盘状附着板的组成部分,主要成分为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DP)和桥粒斑珠蛋白(plakogloubin,PG)。天疱疮抗体(Pemphigusantibody)与抗原结合后,通过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激活一系列蛋白水解酶,导致细胞间链接结构水解,从而引起表皮棘层细胞相互分离、棘层松解及表皮内水疱形成。钙粘素是Ca2+依赖的细胞间连接分子,它对表皮细胞间粘附连接起重要作用。天疱疮抗原的c DNA序列与钙粘素有明显的同源性,因此天疱疮抗体也损害了表皮细胞间的粘连功能,导致棘层松解。棘层松解在PF患者较表浅,损害仅达表皮颗粒层。而在PV患者则深达表皮生发层。几乎所有天疱疮患者免疫病理均示角质形成细胞间IgG和C3呈网状沉积。
   天疱疮的诊断主要结合四个方面因素考虑:1、典型的临床皮损表现;2、皮肤组织病理所示的棘层松解;3、免疫病理示角质形成细胞间IgG和C3呈网状沉积;4、组织上发现患者血清中或原位皮肤存在自身抗桥粒芯糖蛋白抗体。目前天疱疮治疗方法很多,但皮质类固醇激素仍是目前的首选,开始剂量需较大,以期在1-2周内抑制新的水疱形成,必要时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疗法或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根据患者皮损面积分为轻、中、重度并给与适合剂量的激素,以不出现新的水疱为宜。皮损面积<体表面积10%为轻度,激素量为30mg/d;体表面积30%<皮损面积<体表面积50%为中度,激素量为60-80 mg/d;皮损面积>体表面积50%为重度,激素量>80 mg/d。此外,部分皮损面积很局限的天疱疮患者在口服少量激素的同时加用激素软膏或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可促进皮损的愈合。
   但目前天疱疮诊治中最大的问题是明确诊断和判断疾病的活动程度及预后。尼氏征对于天疱疮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其敏感性较差。直接免疫荧光(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DIF)检查是诊断天疱疮的金标准,但反复的皮肤活检术给病人造成较大的痛苦,难以为广大的患者所接受,也难以作为随访的标准。根据已知的天疱疮发病机制,本实验尝试检测血循环中的天疱疮抗体对天疱疮患者进行诊断,并探讨其与疾病的活动性的关系,以寻找出适合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随访的指标。
   目的:
   1、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抗体IgG滴度,了解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2、对天疱疮患者的病情活动度进行评分,探讨其与天疱疮抗体滴度的相关性。
   3、通过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天疱疮患者血清中CD19、CD20的表达水平,探讨天疱疮抗体滴度与CD19、CD20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l、收集2009-1至2010-2之间门诊及住院并确诊的38例天疱疮患者及非天疱疮患者22人的血清,离心后用天疱疮抗体检测试剂盒(MBL公司),通过ELISA法检测60份血清中天疱疮抗体IgG的滴度。了解该方法与临床的相符性,并探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2、对确诊的天疱疮患者进行病情活动度评分,分析疾病病情活动评分与天疱疮抗体滴度进行相关性。
   3、将38例天疱疮患者中的28位患者的血清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中CD19、CD20的表达水平,并与之前检测的相应的天疱疮抗体滴度进行多元相关性分析。
   结果:
   1、诊断的符合度、敏感性和特异性:38例天疱疮患者中有37例阳性,1例阴性。22例非天疱疮患者则均为阴性。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98.3%,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100%。
   2、病情活动度评分与天疱疮抗体滴度的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病情活动度评分与天疱疮抗体滴度之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系数r=0.671,直线回归方程为:病情活动评分=1.079+0.671×抗体滴度。
   3、天疱疮抗体滴度与血清CD19、CD20表达水平的多元回归分析:天疱疮抗体滴度与血清CD19、CD20表达水平的的相关性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数据进行对数转换后,其复相关系数R=0.55,R2=0.302,IgCD19(x1)的偏回归系数为0.518,IgCD20(x2)的偏回归系数为0.066,截距为1.674,得出回归方程为:Lg抗体滴度=1.674+0.518×LgCD19+0.066×LgCD20。
   结论:
   1、该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天疱疮抗体用于天疱疮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临床符合率较高,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2、天疱疮抗体抗体滴度越高,疾病的活动性越强,与疾病活动度相平行,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用于疾病活动度的判断、治疗效果的评价随访的指标。
   3、天疱疮抗体滴度与患者血清中的CD19、CD20的表达水平亦具有相关性,CD19、CD20的表达水平越高,血清中的抗体的滴度也越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