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年乳腺癌VEGF、EGFR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6h】

青年乳腺癌VEGF、EGFR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主要试剂配制

3 、病例的选取和标本的制作

4 、指标的检测及方法

5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读

6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

1 、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特征的表达

2 、VEGF、EGFR和Ki-67的表达与TNM分期的关系

3 、VEGF、EGFR和Ki-67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讨论

1 、青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

2 、青年乳腺癌患者VEGF的表达及分析;

3 、青年乳腺癌患者EGFR的表达及分析;

4 、青年乳腺癌患者Ki-67的表达及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词英中文对照表

附录二 :AJCC乳腺癌分期标准(第六版)

成果

致谢

统计学合格证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aliaendothelial grou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EGFR)和非组蛋白核蛋白(Ki-67)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达到对青年乳腺癌认识的加深,争取对青年乳腺癌做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方案,重视全身治疗,改善其生存率。
   方法:通过电脑病案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南方医院住院并经手术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病例,共计477例。从中选择青年乳腺癌患者标准(1)年龄小于35岁或者为35岁,性别均为女性;(2)我院初治的可手术病历;(3)所以病例均病理论断为痛;(4)术前未进行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5)临床病例和病理资料完整;(6)患者民族均为汉族;(7)腋窝淋巴结清扫个数>10个淋巴结的病例。剔除临床资料不完整、少数民族、术前曾接受放化疗等辅助性治疗、乳腺癌复发病例。
   所选取的乳腺癌病例全部行HE染色、VEGF,EGFR及Ki-67免疫组化染色,从病理科获得所选病例的病理切片以及石蜡块,选择合适的石蜡块制作免疫组化病理白片。采用Envision试剂盒行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脱蜡至水,柠檬酸缓冲液微波高档抗原修复25分钟,双蒸水冲洗3次,PBS冲洗3次,每次3分钟;过氧化氢酶阻断液微波低档孵育3分钟,清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双蒸水冲洗3次,PBS冲洗3次,每次3分钟;滴加VEGF、EGFR和Ki-67一抗,电热恒温培养箱37℃孵育1小时,PBS冲洗3次;滴加酶标羊抗鼠IgG聚合物二抗试剂,培养箱中37℃孵育30分钟,PBS漂洗3次:室温下DAB试剂显色约5分钟(3-10分钟),自来水冲洗后苏木素轻度复染约1分钟,盐酸酒精分化约6秒,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后中性树胶封固切片。染色可疑者即行重新标记染色。以PBS取代一抗作阴性对照,以已知阳性反应片作阳性对照。
   根据阳性和阴性对照的显色情况,在确定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前提下VEGF染色乳腺癌细胞胞浆,呈棕褐色;EGFR染色乳腺癌细胞胞膜和(或)胞浆;Ki-67染色乳腺癌细胞胞核,以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凡胞浆有棕黄色着色的不计入阳性细胞内,而作为阴性处理。低倍镜下分别选取阳性细胞最密集区,然后在高倍视野下计数肿瘤细胞。VEGF阴性为<25%细胞浆内着色,弱表达(细小颗粒状);25%~50%细胞浆内着色,弱表达(细小与较粗大颗粒状并存)为(+);51%~75%细胞浆内着色,中等表达(较粗大颗粒状)为(++);>75%细胞浆内着色,强表达(细胞浆内弥漫着色)为(+++)。EGFR阴性为无阳性结果表达或非特异着色;大于10%的区域有阳性表达,胞膜显色不连续为(+);大于10%的区域有阳性表达,胞膜显色连续,但未形成完整的细胞膜形态,强度中等为(++);大于10%的区域有阳性表达,胞膜呈连续强阳性表达,细胞膜形态完整为(+++)。Ki-67当阳性癌细胞计数<10%为阴性,≥10%而≤25%为“+”,>25%而≤50%为“++”,>50%为“+++”,≥10%定为阳性表达,其中≥25%定为过度表达。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四格表或行列表卡方检验,两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用r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TNM分期及病理分型按照AJCC第六版方法,青年组中Ⅰ期乳腺癌为11例,Ⅱ期为39例;Ⅲ及Ⅳ期乳腺癌为17例;中老年组分别是21例、252例、137例。青年组Ⅰ期乳腺癌比例显著高于中老年组(x 2=11.741,P=0.001),Ⅱ期(x2=0.256,P=0.613)和Ⅲ、Ⅳ期(x2=1.703,P=0.192)乳腺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年组浸润性导管痛46例,浸润性小叶痛8例,髓样癌3例,粘液腺癌7例,导管内癌3例;中老年组浸润性导管痛353例,浸润性小叶痛21例,髓样癌例13,粘液腺癌13例,乳头Paget病4例,小管癌4例及大汗腺癌2例。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在病理学分型上有明显区别,中老年组以浸润性导管癌居多(x2=12.807,P=0.000),而青年组以浸润性小叶痛(x2=4.689,P=0.048)及其它类型癌居多(x2=7.050,P=0.00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年组腋淋巴结转移率68.66%(46/67),中老年组为62.20%(255/410)。其中青年组1~3个淋巴结转移占20.90%,转移淋巴结≥4个占47.76%,中老年组分别为34.88%、27.31%。在转移淋巴结数目1-3、≥4个组分别比较中,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有显著差异,青年组淋巴结转移≥4的患者明显多于中老年组(X2=11.421,P=0.001),后者淋巴结转移3个以下者较多(X2=5.099,P=0.024)。
   2.免疫组化显示青年乳腺癌患者VEGF、EGFR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61.19%(41/67)、64.18%(43/67)和73.13%(49/67)。中老年组VEGF、EGFR和Ki-67阳性率分别为41.46%(170/410),40.24%(165/410)和58.78%(241/410)。青年组VEGF(x2=9.089,P=0.003)、EGFR(x2=13.416,P=0.000)和Ki-67(X2=4.978,P=0.026)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青年组和中老年组TNM分期与VEGF表达相关度高(r=0.392,P=0.001;r=0.227,P=0.000),与EGFR亦存在相关性(r=0.444,P=0.000;r=0.274,P=0.000),与Ki-67的相关度亦高(r=0.402,P=0.001;r=0.116,P=0.019);随TNM分期的增加,青年组与中老年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11.914,P=0.003;X2=21.207,P=0.000);两组EGFR的阳性表达率亦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显著(X2=13.264,P=0.001;X2=30.871,P=0.000);青年组与中老年组Ki-67的阳性表达率也逐渐升高,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10.837,P=0.004;X2=18.106,P=0.000)。随着TNM分期增加,三者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
   4.青年组与中老年组VEGF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r=0.360,P=0.003;r=0.288,P=0.000),两组EGFR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亦存在相关性(r=0.276,P=0.024;r=0.199,P=0.000),青年组与中老年组Ki-67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也呈正相关(r=0.343,P=0.004;r=0.422,P=0.000);随者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VEGF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在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8.678,P=0.013;X2=34.815,P=0.000);EGFR的阳性表达率亦逐渐增高,在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6.103,P=0.047;X2=17.052,P=0.000),Ki-67的阳性表达率也逐渐增高,在青年组与中老年组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7.985,P=0.018;X2=83.035,P=0.000)。随着腋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三者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
   结论
   1.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物学特征的提示,青年乳腺癌患者具有侵袭性强,进展快,复发转移早,预后差的特点;
   2.青年乳腺癌在病理学表现独特,其侵袭性强,预后差可能与癌组织中VEGF、EGFR.和Ki-67的高表达有关;
   3.测量乳腺癌组织中VEGF、EGFR和Ki-67的表达情况对判断乳腺癌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特征的分布有一定规律可循,可作为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的依据,对判定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临床工作中,对具有不良的病理学及生物学特征的青年乳腺癌患者,争取早期诊断,精设计治疗方案,重视全身治疗,可望改善其生存率。对青年乳腺癌的研究中,除加深ER、PR、HER-2等研究外,需加强VEGF、EGFR和Ki-67等作用机制的研究,这对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更有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