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生精功能无精子症患者行ICSI后胚胎发育潜能相关研究
【6h】

不同生精功能无精子症患者行ICSI后胚胎发育潜能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2 按生精功能情况分组:

2.3 促排卵方案

2.4 PESA

2.5 TESA

2.6 ICSI授精

2.7 数据录入

2.8 统计学分析

结果

3.1 PESA与TESA效果的比较

3.2 不同生精功能障碍程度的比较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声明

统计学审稿证明

展开▼

摘要

目前,育龄夫妇中患有不孕不育率上升至20%左右,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研究课题。有统计研究表明在不孕不育中夫妇中由男方因素导致的不育已上升到了50%[1]。而近来有研究显示,在因不孕不育而就诊的夫妇中,由于男性因素所导致的不育更是提高到2/3。在由男性因素所导致不育的临床研究中,除了男性精子数量少、活力弱、形态畸形高是其比较常见的因素之外,还有当前辅助生殖技术面对的一个难题因素,就是无精子症。所谓无精子症,世界卫生组织WHO第四版规定,临床中三次及三次以上的精液检查并经30009高速离心15min,镜下观察仍未见精子,同时要排除逆行射精和不射精,即可诊断为无精子症。无精子症的发病率为1%,占男性不育的7%~14%。导致无精子症病因众多,其中包括感染、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染色体异常、精索静脉曲张、微量元素缺乏、不良生活习惯、先天性睾丸异常以及生殖器受到损伤,造成睾丸损伤或发生扭转、精索扭转等,或者由于疝修补手术以及前列腺手术的创伤等,都会影响睾丸功能,造成生产精子发生障碍,造成无精子症。正是由于无精症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临床上,目前采取保守的、无创的治疗措施治疗不孕不育的成功几率微乎其微。而在现实中,绝大部分的不孕不育夫妇最终只能选择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行经皮附睾取精(Percutaneousepididymalspermaspiration,PESA)或者经皮睾丸取精(Percutaneoustesticularspermaspiration,TESA)等手术取精的方法,结合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等技术治疗无精子症的患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随着技术的开展,我们遇到的问题随之而来,部分患者重复行PESA或/并TESA取精后行ICSI,最终仍然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在对无精子症患者的睾丸生精组织进行病理切片以及评估其生精功能障碍程度的回顾分析中发现,随着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胚胎在早期受精能力、胚胎发育以及妊娠率上已经出现了下降,胚胎早期的发育潜能与生精功能障碍程度有密切的负相关性[2]。生精功能障碍程度较高的患者,其胚胎的受精,发育以及进行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率等都相对较低,这很好的解释了该部分患者反复不妊娠的原因。那么,对于该部分的患者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治疗措施,令患者有一个较佳的治疗效果,也自然成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要求。本研究是为了探究无精子症患者行人类辅助生殖治疗时,其不同生精功能障碍的程度对胚胎早期受精,发育以及妊娠的影响,利用PESA/TESA结合ICSI技术[3],在临床细胞病理分析提示下,将不同生精功能的患者分组统计研究,阐述其与无精子症生精功能障碍程度对胚胎早期发育潜能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目的:
   利用PESA或TESA取精的方式,对不同生精功能障碍无精子症患者行ICSI,分析其胚胎受精率,卵裂率,优良胚胎率以及妊娠率,从而对不同生精障碍程度的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优化医疗资源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减低经济的负担以及让患者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方法:
   1、进行睾丸组织诊断性活检,从而对生精细胞功能的评估,分成生精功能障碍正常,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等四组。
   2、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是根据患者年龄或卵巢储备功能选用促排卵方案,根据B超监测和血清E2水平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当≥3个主导卵泡直径达18mm时肌注HCG4000-10000IU,36h后B超引导下取卵。
   3、采用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或经皮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抽取不同生精功能障碍患者的精子。
   4、将卵子去除颗粒细胞,安装显微注射针,调试显微操作仪,挑选成熟度卵母细胞进行单精子胞浆注射(ICSI)。完毕,将授精的卵子放置37℃,6%CO2孵箱培养。
   5、分别于胚胎发育18h,42h,66h分别记录和以及分析胚胎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良胚胎形成率以及移植12d后的妊娠率。
   6、根据生精功能障碍程度的不同,结合ICSI后胚胎受精,发育以及妊娠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
   PESA与TESA组比较,正常受精率(%)为74.9±19.6VS66.3±22.7(P>0.05),卵裂率(%)为96.7±8.6VS92.8±19.8(P>0.05),优良胚胎率(%)为43.5±26.2VS35.0±29.4(P>0.05)以及妊娠率(%)为44.0VS52.0(P>0.05),PESA与TESA行ICSI得到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良胚胎率以及妊娠率等结果上无任何统计学的差异。
   生精功能障碍从正常到重度组的正常受精率(%)变化依次为77.8±18.3、68.4±18.4、73.5±19.9、51.6±27.4,其中轻度与正常生精组有差异(P<0.05),重度也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胚胎卵裂率(%)变化依次为96.7±9.3、93.7±22.2、94.0±12.0、93.7±11.1,各组无统计学差异;优良胚胎率(%)变化依次为47.1±25.8、40.3±27.6、36.1±23.2、15.0±24.6,重度生精障碍组也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率(%)依次为54.8%、50.0%、13.6%、10.0%,有统计学差异(p<0.001)。随着生精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在胚胎正常受精率,优良胚胎率,妊娠率上都有显著的下降,而在胚胎卵裂率上各组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PESA以及TESA取精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无区别。
   2.随着生精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正常受精率中也随着出现下降,而在胚胎卵裂率上各组无统计学差异,故不能以卵裂率评估生精障碍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在优良胚胎率上,生精障碍的程度与其呈现负相关,随着生精障碍的加重,优良胚胎率亦随之下降,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不同程度的生精功能障碍在妊娠率的差别上更加显著,从中度生精障碍组开始急速下降,到重度组只有10%的妊娠率,生精障碍程度的加深对胚胎早期的发育潜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