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辨证分型治疗偏头痛多中心临床研究
【6h】

辨证分型治疗偏头痛多中心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流行病学资料

2 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现状

3 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及立题缘由

第二章 一般资料及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3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 —般临床资料分析

2 治疗期间疗效指标的分析

3 安全性分析

4 随访期间疗效指标分析

5 小结

第四章 讨论

1 偏头痛中医源流

2 中西医治疗偏头痛现状

3 疗效分析

4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五章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统计合格证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症之一,几乎每个人一生之中都有过头痛的经历。在原发性头痛中尤以偏头痛为普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偏头痛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偏头痛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失能性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性疾病,可有家族史。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大约6-7%的男性和20%女性患有本病,31%的患者被报道每个月至少有3次发作,本病给53%的患者带来严重损害甚至于需要卧床休息,导致51%的患者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至少50%。由此可见,无论在发作期还是发作间期,偏头痛都会严重损害个人生活质量,降低生产率及工作效率,增加医疗成本。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偏头痛是一种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多因素疾病。有研究显示85%的患者诉及诱因,且常为多重诱因如天气变化、情绪变化、睡眠障碍、饮食等。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严重偏头痛定位难治性疾病,将偏头痛诊治方案归为中医药治疗。
   偏头痛属于祖国医学“头痛”范畴。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历史悠久,有“脑风、首风”之名,乃风邪寒气犯于头脑所致;仲景《伤寒论》六经条文中有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头痛:《东垣十书》指出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少阴和太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奠定了基础;张景岳指出诊断头痛应辨别病程长短,病位表里,邪正虚实,并予以辨证治疗。
   西医诊治现状不容乐观,近年来西医药物治疗远远没有优化性治疗方案,使许多病人复发率居高不下,长时间服药还会产生严重副作用,甚至最终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中药汤药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可靠等特点,已被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所证实,并已在临床治疗偏头痛中广泛应用,本次研究通过中医药分型论治,以中药汤剂为手段,通过延长治疗疗程、随访时间,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为解决偏头痛这一治疗难题提供临床依据。
   目的:
   评价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病例选择:包括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剔除、脱落和中止研究标准。其中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HeadacheSociety)制定的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西医诊断标准,同时结合中医辨证标准。
   用药方法及疗程:
   肝阳证口服颅痛饮为基础方加减治疗(12周),后服养血清脑颗粒(4周),每次4克,每日3次;
   痰浊证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12周),后服用二陈丸(4周),每次9克,每日2次,或正天丸(4周),每次6g,每日3次;
   血瘀证口服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12周),后服用正天丸(4周),每次6g,每日3次;
   疗程均为16周,停药后第12周和24周时点各随访1次。
   合并用药规定:研究期间不得合并应用可能有预防头痛发作作用的药物。在用药期间,若患者头痛发作难以忍受,可以临时服用止痛剂缓解头痛,若连续合并用药10天以上,该病例疗效为无效。
   观测指标:包括人口学资料、影响疗效因素、一般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自愿)。
   疗效判定标准:包括头痛疗效判定标准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不良事件记录方法:涵盖了在临床研究期间患者出现的并会影响患者健康的任何证候、症状、综合征或体征的恶化;或伴随疾病的恶化;与参加研究无关;一个或多个因素的组合。所以“不良事件”这一术语并不意味着与研究药物有因果关系。
   数据处理: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对三组的各项基线临床资料及头痛临床控制率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或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列出x2值、F值和确切P值;
   由于各个组、各个时间点内某些数据为离散数据,故对头痛发作次数、天数、持续时间、止痛剂使用次数以及头痛伴随症状积分的比较: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Friedmantest),列出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及确切P值;
   对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的差别: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HTest),列出平均秩次及确切P值;
   对随访期间与治疗16周的头痛发作次数、天数、持续时间、止痛剂使用次数以及头痛伴随症状积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及LSD多重比较。
   结果:
   各组治疗前后对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的影响结果: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肝阳证组、痰浊证组、血瘀证组的P值均为0.000,表明三组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纵观以上各组对头痛发作次数的影响数据可以说明肝阳证以颅痛饮加减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痰浊证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和二陈丸或正天丸治疗、血瘀证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和正天丸治疗对偏头痛发作次数有改善作用。
   各组治疗前后对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天数的影响结果: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肝阳证组、痰浊证组、血瘀证组的P值均为0.000,表明三组每月头痛发作天数逐渐减少。纵观以上各组对头痛天数的影响数据可以说明肝阳证以颅痛饮加减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痰浊证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和二陈丸或正天丸治疗、血瘀证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和正天丸治疗对头痛天数有改善作用。
   各组治疗前后对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肝阳证组、痰浊证组、血瘀证组的P值均为0.000,表明三组患者每月头痛发作持续时间逐渐减少。纵观以上各组对头痛发作总持续时间的影响数据可以说明肝阳证以颅痛饮加减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痰浊证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和二陈丸或正天丸治疗、血瘀证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和正天丸治疗对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有改善作用。
   各组治疗前后对偏头痛患者止痛剂使用次数的影响结果: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痰浊证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肝阳证和血瘀证组P值为0.000,表明肝阳证、血瘀证患者每月止痛药物使用次数逐渐减少,而痰浊证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止痛药使用次数无明显减少。纵观以上各组对止痛药物使用次数的影响数据可以说明肝阳证以颅痛饮加减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痰浊证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和二陈丸或正天丸治疗、血瘀证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和正天丸治疗对偏头痛患者止痛剂使用有改善作用。
   各组治疗前后对偏头痛患者头痛伴随症状积分的影响结果: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痰浊证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肝阳证和血瘀证组P值为0.000,表明肝阳证、血瘀证患者每月偏头痛伴随症状积分逐渐减少,头痛伴随症状改善较好,而痰浊证每月伴随症状积分无明显变化。纵观以上各组对头痛伴随症状积分的影响数据可以说明肝阳证以颅痛饮加减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痰浊证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和二陈丸或正天丸治疗、血瘀证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和正天丸治疗对偏头痛伴随症状有改善作用。
   各组对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结果:三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的有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1.940,P=0.379),说明肝阳证以颅痛饮加减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痰浊证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和二陈丸或正天丸治疗、血瘀证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和正天丸治疗对偏头痛的中医证候方面均有疗效,而疗效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各组在治疗后8周、12周、16周头痛临床控制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三者头痛控制率越来越高,表明肝阳证以颅痛饮加减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痰浊证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和二陈丸或正天丸治疗、血瘀证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和正天丸治疗对头痛的临床控制情况随治疗疗程的延长,头痛控制效果越好。
   对治疗16周、随访12周、随访24周时点采用重复测量及LSD多重比较得出:在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积分方面,肝阳证和血瘀证在随访12周、24周与治疗后16周时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访期间头痛发作次数、发作天数、发作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积分较治疗后16周有所减少,表明头痛无明显复发趋势。
   本次研究不良事件有4例,其中肝阳证2例,血瘀证2例,3例不良事件表现为恶心、头晕、头痛反应,自行放弃中药,改服西药,1例表现为大便不成形,症状轻微,未予特殊处理,2天后自行好转,未影响正常治疗。治疗前后共有56例病例做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未有明显异常。
   由此可见,肝阳证以颅痛饮为基础方、痰浊证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血瘀证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能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起到一定预防治疗的作用。
   讨论:
   通过对194例患者的疗效判定及中医证候分析表明,肝阳证以颅痛饮加减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痰浊证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和二陈丸治疗、血瘀证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和正天丸治疗在减少偏头痛患者痛发作次数、发作天数、总持续时间、止痛剂使用次数、伴随症状积分上均有改善作用;三组对中医证候均有疗效;治疗期间三组在各时点头痛临床控制情况表明,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头痛控制的越好;随访期间两组疗效指标均有改善趋势。由此得出,辨证论治优于从单一的证候论治,故临证之时,不能拘泥于一方一法,当辨证施治,随证调整用药,灵活变通,方可奏效。也说明中医药治疗偏头痛有一定预防性治疗作用,且复发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