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抗抑郁药相互作用处方分析及舒肝解郁胶囊佐治FD系统评价
【6h】

抗抑郁药相互作用处方分析及舒肝解郁胶囊佐治FD系统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部分 以抗抑郁药为主体的精神药物相互作用处方分析

1.前言

2.资料来源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舒肝解郁胶囊佐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系统评价

1.前言

2.资料与方祛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中文期刊抗抑郁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质量评价

1.前言

2.资料来源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与利培酮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附录: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DDIs)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而引起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按照发生机制可将DDIs分为两类: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DDIs。药代动力学DDIs主要是由于P450酶抑制或诱导的结果。药效动力学DDIs通过增加、协同或拮抗作用来影响药物作用效果。一方面,DDIs能够提高药物有效性;另一方面,DDIs也存在潜在的危害性。有研究表明,20~30%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与DDIs相关。严重的DDIs产生的ADR还可导致患者住院。大约37~60%的住院患者在入院前服用的药物存在一种或多种潜在DDIs。因此,深入了解存在DDIs的药物种类和比例,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 在医院药学实践中,对DDIs的筛查主要通过相关书籍和数据库完成。专业人员通过检索和搜集各种文献中DDIs,进行评价和分析后建立全面的DDIs信息数据库。国外的DDIs数据库主要有Drug-Reax system、Hansten and Horn、Drug Interactions Facts等。国内的数据库主要包括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rescription automatic screening system,PASS)、临床药物咨询系统、新编临床用药参考等。 以抗抑郁药为代表的精神药物主要通过肝脏P450酶系统代谢。当多种精神药物合用时,由于P450酶活性的诱导或抑制改变,可发生药代动力学DDIs。精神药物需长期服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不良DDIs发生风险。因此,对精神药物潜在DDIs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奉贤区三家不同等级医院门诊处方中精神药物潜在DDIs进行审查,评估潜在DDI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对典型和严重的潜在DDIs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13.06.01~2013.06.30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三级综合医院),上海市奉城医院(二级综合医院),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病专科医院)门诊含精神药物的处方。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用药。通过《Drug Interaction Fact》(2012版)一书对潜在DDIs进行筛查,根据重要性、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循证证据等级对潜在DDIs进行分类。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三家医院患者年龄、性别、用药频度等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潜在DDIs发生率,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一般资料:共获得包含精神药物的处方2357张,其中奉城医院280张,中心医院764张,精神卫生中心1313张。总计患者男性1016例,女性1341例,年龄为53.82±16.82(6~97岁)。三家医院都是女性患者数多于男性患者数,且都为年龄段41~65岁占患者总数一半左右。 2.药物频度:三家医院都是单一用药居多。精神卫生中心总合并用药的比例低于其它两家医院,但合并应用精神类药物的比例高于其它两家医院。奉城医院、中心医院和精神卫生中心单用精神药物的处方比例分别为38.2%、27.4%和60.5%;精神药物合并用药的比例分别为61.8%、72.6%和39.5%;精神药物合并精神药物的比例分别为26.8%、20.4%和38.3%。三家医院都是抗抑郁药物出现频率最高。奉城医院和中心医院抗抑郁药物出现频率分别为74.6%和47.4%。精神卫生中心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物出现频率相近,分别为61.6%和54.8%。 3.潜在DDIs:2357张含精神药物处方中共查得433例潜在DDIs,发生率为18.4%。其中274例为精神药物-精神药物DDIs,159例精神药物-非精神药物DDIs。奉城医院、中心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潜在DDIs发生率分别为15.4%、13.9%和21.6%。三家医院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奉城医院与中心医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三家医院最常见潜在DDIs分别为:氯丙嗪+苯妥英钠(奉城医院)、氯硝西泮/艾司唑仑邯可托伐他汀钙(中心医院)、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利培酮(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存在30.6%程度为严重的潜在DDIs,涉及的3对药物分别为:曲唑酮+5-HT重摄取抑制剂、利培酮+5-HT重摄取抑制剂和氯氮平+利培酮。 结论: 本研究调查的三家不同医院以抗抑郁药为代表的精神药物处方中均有发生率较高的潜在DDIs,精神卫生中心更有程度为严重的潜在DDIs。提示无论是综合性二级、三级医院还是专科医院的临床药师都应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工作中,对处方中以抗抑郁药为主体的精神药物潜在DDIs进行严格审查,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第二部分: 研究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亦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胃肠道疾病罗马Ⅲ标准将FD定义为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F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涉及多种发病因素且相关发病机理尚未阐明。迄今为止,临床尚无FD的根治性手段,相关标准治疗方案也尚未建立。目前的对症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促胃动力药和抗酸药等。 近年的研究表明,FD的发病与精神因素相关,抑郁是与FD发病最为相关的一种精神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抗抑郁药治疗FD的疗效和安全性。然而,抗抑郁药治疗FD的多项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分歧。有几项系统评价的结果认为抗抑郁药治疗FD是安全有效的。但两项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抗抑郁药文拉法辛和舍曲林治疗FD的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 舒肝解郁胶囊(Shuganjieyu capsule,SGJY)是国内首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抗抑郁中成药。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其主要成分为圣约翰草和刺五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药理实验证实,SGJY具有抗抑郁作用。国内有多篇SGJY佐治F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但确切疗效尚无定论。 目的 本研究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通过全面检索和收集已发表的SGJY佐治FD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明确SGJY佐治F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1.文献检索: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年2月28日。 2.纳入和排除标准制定:按照研究目的:严格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 3.纳入研究质量评价: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的标准评价原始研究的质量。 4.数据提取:从原始研究中提取的数据包括:第一作者姓名、文献发表年、纳入患者数量、患者年龄、患者性别比、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事件等。 5.数据分析:应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2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表示合并统计量。 结果: 1.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总共检索出52条结果。经过严格筛选后,1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2.一般特征:14个RCTs研究共纳入1576例FD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共704例(44.7%),女性患者共872例(55.3%),年龄范围为16~85岁。所有研究均发表在中文期刊上。 3.原始研究质量评价:所有纳入研究都包含不确定偏倚风险。 4.SGJY+胃肠道药物(Gastrointestinal drug,GD) vs GD:SGJY联用GD治疗FD总有效率高于单用G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16,95%CI(3.17,5.45),P<0.00001。 5.SGJY+莫沙必利 vs莫沙必利:SGJY联用莫沙必利治疗FD总有效率高于单用莫沙必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71,95%CI(2.69,5.11),P<0.00001。SGJY联用莫沙必利治疗FD复发率低于单用莫沙必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18,95%CI(0.10,0.32),P<0.00001。 6.SGJY+伊托必利vs伊托必利:SGJY联用伊托必利冶疗FD总有效率高于单用伊托必利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9.63,95%CI(2.96,31.25),P=0.0002 7.SGJY+马来酸曲美布丁(Trimebutine maleate,TM)+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Compound azimtamide,CA) vs TM+CA:SGJY联用TM和CA治疗FD总有效率高于TM联用CA。 8.SGJY+奥美拉唑vs奥美拉唑:SGJY联用奥美拉唑冶疗FD总有效率高于单用奥美拉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73,95%CI(1.82,12.33),P=0.001。 结论: 本系统评价结果初步证明SGJY联用GD治疗FD安全有效。由于所有纳入本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都包含不确定偏倚风险,该治疗方案尚不推荐用于临床实践。还需进一步按照CONSORT声明,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和高质量的RCT对结论加以验证。 第三部分: 研究背景: 循证医学要求医疗服务提供者将最好的医学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用于个体医疗服务。系统评价/Meta分析为临床决策提供及时、最佳、可及的证据是临床决策与实践的重要证据来源。高质量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被认为是用于临床决策的最高级别证据。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略有区别。系统评价是指针对某个特定研究问题,全面收集,严格评价以及正确合并当前有关该问题的所有文献。而Meta分析是一种统计学方法,它是指在系统评价时,可以利用统计方法合并两个或多个研究结果。 系统评价/Meta分析自20世纪90代被引入我国以来,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关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发表在医学期刊。事实上,尽管这些文献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具有争议的临床问题得以解决,但它们的发表同时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倘若作者并不精通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制作方法,那么这些作者发表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可能不会产生精确的和无偏倚的结果。不仅如此,这些低质量文献可能会导致医生做出错误的临床决策。因此,在系统/Meta分析应用于临床实践之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严格评价。随着越来越多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发表在中文期刊,关注这些文献的质量已经刻不容缓。 目的 本研究以中文期刊发表抗抑郁药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通过研究这些文献存在的共性问题,旨在提高中文期刊上发表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质量。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2年4月30日。检索词为抑郁、抗抑郁药,使用OR连接;系统评价、Meta分析、系统综述、荟萃分析之间使用OR连接,两组之间使用AND连接后获得文献检索结果;手工检索《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标准筛选文献。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于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的数据提取。分别利用OQAQ(the Overview QualityAssessment Questionnaire)量表和P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