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早产儿在两岁内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社区调查
【6h】

早产儿在两岁内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社区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IDA概述

1.2 IDA的流行病学研究

1.3 IDA的发生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关系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资料与研究方法

2.1 IDA诊断标准

2.2 研究对象

2.3 实验设备

2.4 操作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广州番禺大石地区早产儿发生率见表1

3.2 1岁内早产儿在纠正胎龄6个月时和1岁内足月儿在6个月时一般情况比较

3.3 1~2岁早产儿在纠正胎龄18个月时和1~2岁足月儿在18个月时一般情况比较

3.4 1岁内早产儿与1岁内足月儿IDA检出情况比较

3.5 1~2岁早产儿与1~2岁足月儿IDA检出情况比较

3.6 1岁内早产儿IDA与出生体重的关系

3.7 1~2岁早产儿IDA与出生体重关系

3.8 1岁内组早产儿IDA与胎龄关系

3.9 1~2岁早产儿IDA与胎龄关系

第四章 讨论

4.1 广州番禺大石地区早产儿发生率

4.2 广州番禺大石地区2岁内早产儿IDA发生率

4.3 婴幼儿IDA与年龄关系

4.4 婴幼儿IDA与早产关系

4.5 早产儿IDA与出生体重关系

4.6 早产儿IDA与胎龄的关系

4.7 婴幼儿IDA的严重程度

4.8 婴幼儿IDA的防治

第五章 全文小结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IDA)的发生与早产几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在校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与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NICU监护技术及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发生率、存活率也明显提高了。早产儿发生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级地区经济水平及医疗水平的指标之一。早产率随着经济水平降低而呈现升高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有关:(1)低收入地区孕产妇孕期保健缺乏,生产风险增高。(2)低收入地区妇女整体健康状况欠佳,增加孕期感染风险而导致早产。(3)低收入地区医疗水平有限,资源缺乏,对早产的预防及诊断措施欠缺。另外,个别发达国家如美国因为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及辅助生殖技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导致早产儿发生率增高。
  目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发生并发症等话题目前仍然是国际医学上关注的热点。早产儿的健康已成为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DA的发生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密切关系。纵观众多文献,对早产儿与IDA的研究大多是有关于早产儿生后一周或者新生儿期发生IDA的现状调查。王爱萍等对生后12周的早产儿进行回访时,得出早产儿IDA的发生率为39.4%。彭华等进行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得出住院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为38.1%。很多研究认为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在新生儿期发生IDA的儿率越高。但对于一个地区的早产儿在2岁内甚至更远期发生IDA的状况,及2岁内IDA的发生与出生体重,胎龄之间的关系的文献非常欠缺。
  目的:
  根据广州市妇幼保健服务包规定,在儿童保健工作中,我们将早产儿出生后即纳入高危新生儿专案管理,满月后纳入体弱儿专案管理,早期干预,及时随访。所以说,早产儿是儿童保健关注的重点人群。目前社区儿章保健的工作重点是减少早产儿的发生,加强对早产儿的专案管理及追踪,尽快使早产儿的生长速率赶追并达到正常儿童水平。
  IDA是影响全球的重要健康问题,预防早期IDA对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众多研究表明,婴幼儿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是IDA的高危人群。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制定有效的补铁措施,尽早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IDA的发生。
  本研究选取广州市番禺大石地区的2岁内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出广州市番禺大石地区的早产儿的发生率,掌握该地区早产儿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该调查,统计该地区2岁内的早产儿发生IDA的状况及严重程度。探讨不同出生体重,不同胎龄的早产儿IDA的发生状况,找出IDA的发生与出生体重,胎龄之间的关系,为制定该地区早产儿保健策略,以及更好地防治IDA提供有力依据。
  方法:
  (1)、统计早产率:从广州市番禺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出生名单中,筛查出大石地区所有出生名单(包括常住及本地户籍)。并从大石地区出生名单中筛查出该地区早产儿名单。统计出大石地区早产儿的发生率。
  (2)、1岁内早产儿在纠正胎龄6个月时和1岁内足月儿6个月时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比较一般情况的差异
  (3)、1~2岁早产儿在纠正胎龄18个月时和1~2岁足月儿18个月时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比较一般情况的差异。
  (4)、1岁内早产儿在纠正胎龄6个月时,进行血常规及微量元素铁的检测。了解其体内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元素铁(Fe)的含量。1岁足月儿在6个月时同样进行血常规及微量元素铁的检测,分别比较2组婴幼儿发生IDA的状况。
  (5)、1~2岁早产儿在纠正胎龄18个月时,进行血常规及微量元素铁的检测。了解其体内HGB、MCV、MCH、MCHC及元素Fe的含量。1~2岁足月儿在18个月时同样进行血常规及微量元素铁的检测,分别比较2组婴幼儿发生IDA的状况。
  (6)、将1岁内早产儿按照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儿组及正常出生体重儿组,并统计两组对象体内HGB、MCV、MCH、MCHC及Fe的含量,进而比较两组婴幼儿发生IDA的状况。
  (7)、将1~2岁内早产儿按照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儿组及正常出生体重儿组,并统计两组对象体内HGB、MCV、MCH、MCHC及Fe的含量,进而比较两组婴幼儿发生IDA的状况。
  (8)、将1岁内早产儿按照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并统计两组对象体内HGB、MCV、MCH、MCHC及Fe的含量,进而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IDA的状况。
  (9)、将1~2岁内早产儿按照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并比较两组对象体内HGB、MCV、MCH、MCHC及Fe的含量,进而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IDA的状况。
  结果:
  (1)、广州番禺大石地区早产儿发生率:广州番禺大石地区早产儿发生率2013年为7.0%,2014年为8.0%。大石地区早产儿发生率基本与国家早产儿发生率相当。
  (2)、广州番禺大石地区2岁内早产儿IDA发生率:本次调查研究显示1岁内早产儿IDA发生率为18.8%,1~2岁内早产儿IDA发生率为22.3%。均低于生后一周住院早产儿贫血发生率。
  (3)、婴幼儿IDA与年龄关系:本研究也提示IDA主要发生在6个月龄婴儿。早产儿在纠正胎龄6个月时IDA发生率并为18.8%,足月儿6个月时IDA的发生率为14.0%。IDA发生率均较高。足月儿18个月时IDA发生率为9.0%,缺铁率为7.0%,明显低于6个月龄婴儿IDA发病率。
  (4)、婴幼儿IDA与早产关系:本研究也提示早产儿在2岁内IDA的发生率明显比足月儿高。早产儿在纠正胎龄6个月时IDA发生率及缺铁率分别为18.8%、16.8%,均高于足月儿(足月儿6个月时IDA的发生率及缺铁率分别为14.0%、2.0%)。早产儿在纠正胎龄18个月时IDA发生率为22.3%,缺铁率为23.4%。足月儿18个月时IDA发生率为9.0%,缺铁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5)、早产儿IDA与出生体重关系:在本次调查中,将早产儿按照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本调查显示,1岁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IDA的发生率为26.5%,明显高于1岁内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产儿出生体重越低,IDA发生率越高。1~2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IDA的发生率为21.7%,与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早产儿发育至2岁时,出生体重对早产儿发生IDA的影响越来越小。1~2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和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IDA的发生率相当。可见在1~2岁阶段,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内铁水平有个赶追性生长。
  (6)、早产儿IDA与胎龄的关系:在本次调查中,将早产儿按照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本次研究显示,1岁内早期早产儿IDA的发生率为41.4%,明显高于晚期早产儿(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胎龄越小,IDA的发生率越高。1~2岁晚期早产儿IDA的发生率与早期早产儿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早产儿发育至2岁内时,胎龄对IDA发生的影响越来越小。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IDA的发生率相当。且1~2岁早期早产儿IDA发生率(20.8%)比1岁早期早产儿IDA的发生率(41.1%)明显偏低。可见在1~2岁阶段,早期早产儿体内铁水平也有个赶追性生长。这些结果都提示预防和减少早产儿IDA的发生应从早期抓起,特别是出生后第一年。
  (7)、婴幼儿IDA的严重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婴幼儿的贫血主要以轻度贫血为主,仅有一个18个月的早产儿发生中度贫血(HGB:87g/L)。且贫血当中均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微量元素中铁的含量也明显降低。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本次调查研究缺铁率是11.5%,低于IDA发生率(16.0%),显示IDA先出现小细胞低色素的血像,进一步发展才影响到机体内铁的含量,表示HGB水平及细胞形态是提示机体贫血的一个敏感指标。在基层单位可初步根据血红蛋白数值及红细胞形态初步作出缺铁的判断。
  (8)、婴幼儿IDA的防治:1~2岁早产儿的IDA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P<0.05)。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在1岁内IDA的发生率比正常出生体重的偏高。早期早产儿在1岁内IDA的发生率比晚期早产儿高。这些都提示早产儿,特别是出生体重低的,胎龄小的早产儿,都是IDA的高危人群。
  结论:
  本次通过对广州番禺大石地区2岁内的早产儿发生IDA的状况进行调查及统计,初步得出结论如下:
  1.广州番禺大石地区早产儿发生率相对较低,2013年度早产儿发生率为7.0%,2014年发生率为8.0%。
  2.广州番禺大石地区1岁内早产儿IDA发生率为18.8%,1~2岁早产儿IDA发生率为22.3%。
  3.早产儿较足月儿更容易发生IDA;早产儿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一岁内IDA的发生率越高。
  4.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早期早产儿在1~2岁期间,体内铁水平基本赶上正常出生体重早产儿及晚期早产儿。
  5.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均是IDA的高危人群,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治疗。

著录项

  • 作者

    黄健英;

  •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学科 儿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宏;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22.601;
  • 关键词

    早产儿; 缺铁性贫血; 发病率; 社区调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