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分析
【6h】

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

前言

1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2 出口处(外口)感染

3 引流不畅

4 疝气

5 渗漏

6 出血

7 低钾血症

8 其他并发症

9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复发和再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致病菌特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开始透析标准

1.2 手术方式

1.3 术后和返家透析方案及护理

1.4 腹膜炎治疗方案

1.5 腹透引流液标本留置方式

1.6 预后判断

1.7 病例采集

1.8 统计方法和伦理审查

1.9 相关定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和生化结果对比

2.2 致病菌对比

2.3 药敏情况对比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1.对腹膜透析的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2.探讨复发和再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致病菌特征,为临床用药和有效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1.研究对象和排除标准
  以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于珠江医院随访的至少发生过一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年龄不足18岁,(2)腹膜透析时间短于3个月,(3)多重致病菌感染,(4)重现性PDAP,(5)外院行腹膜透析置管术,(6)转入其他腹透中心或失访,(7)肿瘤和/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8)3个月之内发生感染性疾病。
  2.分组方法
  根据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类型,将入组病例分为观察组34例患者(114例次复发和再发性腹膜炎)和对照组67例患者(98例次普通腹膜炎)。
  3.研究变量
  搜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第一次发生腹膜炎时的腹透龄、受教育水平、体重质量指数、有无残余肾功能、原发病、收缩压、舒张压)、血生化指标(包括腹透引流液与血肌酐比值、血红蛋白、血钾、血钠、血钙、血磷、血肌酐、血尿素、血葡萄糖、血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白蛋白、甲状旁腺素)、腹膜炎致病菌和药物敏感试验报告。上述指标中,一般情况来自由珠江医院肾内科腹透护士记录并保存的随访资料,血生化指标来自腹膜炎入院治疗前3个月内的检验报告,腹膜炎致病菌及药物敏感试验报告来自住院期间的致病菌培养报告。上述数据报告分别由珠江医院临检室、生化室和微生物室发布。
  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43.62±14.71岁VS52.03±14.73岁,t=-0.218,P=0.008),收缩压(154.38±20.91mmHg VS143.96±22.21mmHg,t=-2.245,P=0.027)、舒张压(88.97±10.69mmHg VS83.78±11.92mmHg,t=-2.14,P=0.035)更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30.59±4.98g/L VS32.81±4.73g/L,t=2.189,P=0.031);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增加(55.8% VS37.5%,x2=4.716,P=0.030),但对照组真菌分离率高于观察组(0% VS6.25%,P=0.040);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第一次发生腹膜炎时的腹透龄、受教育水平、体重质量指数、有无残余肾功能、原发病构成比,生化指标包括腹透引流液与血肌酐比值、血红蛋白、血钾、血钠、血钙、血磷、血肌酐、血尿素氮、血葡萄糖、血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甲状旁腺素,以及致病菌培养结果包括致病菌培养阳性率、革兰阳性菌分离率及其细菌构成比、革兰阴性菌分离率及其细菌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腹透中心致病菌分离率为66.51%,革兰阳性菌占66.7%,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多(56.6%),革兰阴性菌占30.5%,其中大肠杆菌最多(41.7%),真菌占2.8%;革兰阳性菌对糖肽类抗生素的敏感率达9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钠、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达97%;观察组的青霉素G(12/50 VS16/35,x2=4.395,P=0.036)、庆大霉素(28/40 VS26/28,P=0.022)、哌拉西林(7/22 VS9/13,P=0.043)的敏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青霉素G的耐药率(38/50 VS19/35,x2=4.395,P=0.036)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结论: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种类较多,有些较为隐匿,专科医生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仔细观察,逐渐摸索,积累经验。与普通腹膜炎患者比较,复发和再发性腹膜炎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收缩压和舒张压较高,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需及时纠正容量负荷过重和低白蛋白血症状态预防复发和再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复发和再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比对照组更容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需适当延长治疗时间;真菌性腹膜炎需尽早拔管退出腹膜透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