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疫苗时广东省麻疹流行特征及消除策略研究
【6h】

疫苗时广东省麻疹流行特征及消除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广东省麻疹流行特征研究

1.1 目的

1.2 对象和方法

1.3 结果

1.3.1 时间分布

1.3.2 地区分布

1.3.3 人群分布

1.3.4 临床表现

1.3.5 免疫史

1.4 讨论

1.4.1 麻疹疫情的高发季节为4-7月份

1.4.2 麻疹疫情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地区

1.4.3 麻疹病例人群年龄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特征

1.4.4 麻疹病例的临床表现

1.4.5 麻疹病例的免疫史情况

1.5 小结

第二章 广东省人群麻疹病毒感染影响因素研究

2.1 目的

2.2 对象和方法

2.3 结果

2.3.1 广东省2010-2014年麻疹病例分析结果

2.3.2 W医院麻疹暴发疫情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2.3.3 东莞市小于8月龄要幼儿麻疹发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4 讨论

2.4.1 W医院麻疹暴发现场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分析

2.4.2 东莞市<8月龄婴幼儿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广东省人群麻疹血清学调查研究

3.1 目的

3.2 对象和方法

3.3 结果

3.3.1 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3.3.2 东莞市全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3.3.3 东莞市母亲和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

3.4 讨论

3.4.1 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3.4.2 东莞市全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3.4.3 东莞市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广东省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研究

4.1 目的

4.2 对象和方法

4.3 结果

4.3.1 2010-2014年广东省麻疹病例中疫苗接种情况

4.3.2 麻疹疫茁相关病例发生情况

4.3.3 疫苗相关病例发生的影响因素

4.3.4 疫苗相关病例的病原学检测

4.3.5 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与野毒株病例的临床表现比较

4.3.6 麻疹疫苗相关病例发生情况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广东省人群麻疹病毒病原学研究

5.1 目的

5.2 对象和方法

5.3 结果

5.3.1 麻疹病毒RT-PCR检测与序列测定

5.3.2 麻疹病毒鉴定结果

5.3.3 构建不同时期广东省麻疹病毒毒株的遗传进化树

5.3.4 广东麻疹病毒与同时期国内其他地区麻疹病毒同源性性分析

5.3.5 对新基因型病毒感染的朔源分析

5.4 讨论

5.4.1 N基因特异性片段核昔酸序列比较和分析

5.4.2 广东省麻疹病毒新基因型分析

5.5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性及特色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广东省麻疹流行特征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2010-2014年广东省麻疹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免疫史等,全面掌握广东省人群麻疹流行特征,为下一步的专题研究明确方向。
  方法:以2010-2014年广东省麻疹专报系统报告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发病例后,填写病例报告卡,报告疾控机构;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对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急性期病人血清(出疹后7-28天)检测麻疹IgM抗体,采集病人咽拭子、尿液等标本进行麻疹抗原检测。
  结果:1.近年来广东省麻疹病例的发病季节高峰为4-7月,2010-2014年全省报告的16540例病例中,珠三角7个地市报告的病例占58.5%;超过60%的病例集中在前20位的县区。
  2.病例主要集中在0-4岁组(占66.2%),其次为20-29岁组(占14.1%);0-4岁组人群主要集中在<2岁人群(占55.6%)。
  结论:现阶段广东省麻疹发病高峰季节仍然为4-7月份,病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具有较强的地区聚集性。发病年龄呈现“双峰”分布特征,<8月龄婴幼儿和>14岁人群发病呈明显的升高趋势。外地户籍人群是发病高风险人群,散居儿童是发病高风险人群。临床表现符合麻疹病例的主要症状,有不典型化趋势。近50%的麻疹病例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年龄越小麻疹疫苗接种率越低,流动人口的麻疹疫苗接种率低。小年龄组人群未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流动人口漏种麻疹疫苗,仍然是麻疹疫情高发的重要原因。
  第二部分:广东省人群麻疹病毒感染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为了深入分析现阶段广东省麻疹病例发病影响因素,首先利用麻疹大疫情数据初步分析了广东省全人群麻疹病例发病前就诊情况,再针对<1岁儿童和<8月龄儿童麻疹高发的实际情况,利用一个医院儿童麻疹病例暴发现场和一项针对<8月龄社区儿童麻疹发病的专题研究,深入分析儿童麻疹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通过麻疹专报系统对广东省2010-2014年麻疹病例进行分析。以W医院的麻疹暴发为现场,采用1∶4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2013年11-12月到W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岁麻疹患儿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月到该医院就诊的非麻疹患儿为对照组,共调查42名病例和168名对照。
  结果:2010-2014年广东省16540例麻疹病例中,29.9%的病例在潜伏期内(发病前7-21天)有医疗机构就诊史,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13.8%上升到2014年的29.6%。
  结论:广东省麻疹病例中有较高比例者(占30%)在潜伏期内到医疗机构就诊,提示在医疗机构就诊可能感染麻疹病毒。进一步通过医院麻疹暴发现场和以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到医疗机构就诊是儿童感染麻疹病毒的危险因素,在输液室输液是感染的高风险环节,且输液时间越长发病风险越高。未接种麻疹疫苗、接触发热出疹病人也是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建议:一方面医疗机构要强化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对麻疹患者隔离治疗,防止医源性感染;另一方面,要强化宣传教育,麻疹病人发病期间尽量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避免感染他人;易感者在麻疹流行季节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避免与麻疹病人的接触,加强个人防护,降低暴露风险。
  第三部分:广东省人群麻疹血清学研究
  目的:在初步分析到婴幼儿尤其是<8月龄婴幼儿、24-35岁人群尤其是育龄妇女的麻疹发病水平比较高的现状后,进一步研究广东重点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本章首先分析了广东省户籍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及影响因素,再全面分析了东莞市全人群(包括户籍和流动人口)的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1岁婴幼儿的麻疹抗体水平,最后对东莞市315对母亲及新生儿的麻疹抗体水平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方法:1.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2.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东莞市全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3.选取东莞市某医院2013年7-10月分娩的315位产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带血进行麻疹抗体水平检测。
  结果:1.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共抽取检测广东省户籍人群1323人,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7.4%,不同年龄人群阳性率均在91%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疹抗体保护率为81.4%,15-20岁组最低(72.0%),其次为1-岁组(75.7%),其他年龄组在82%-88%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职业、城乡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2.东莞市全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3.对东莞市315对母亲和新生儿检测。
  结论: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较高,所有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均在90%以上,但1岁组人群和15-30岁组人群麻疹抗体保护率较低。东莞市全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低于广东省户籍人群,外地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低;20-24岁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低,<8月龄婴幼儿最低,且0-7月龄婴儿随着月龄增大抗体水平迅速下降。接种麻疹疫苗后抗体阳性率升高,接种剂次越多,阳性率越高。母亲和新生儿的麻疹抗体阳性率显著相关,但阳性率都比较低,保护率更低。建议根据麻疹流行特征适当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流动人口众多地区可通过对工厂工人群体性接种麻疹疫苗等,提高成人麻疹抗体水平;可考虑将第一剂次的麻疹疫苗接种月龄提前,使婴幼儿提前获得保护;也可对育龄妇女进行群体性接种,提高母亲自身免疫水平及分娩新生儿的胎传抗体水平。
  第四部分:广东省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研究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麻疹专报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分析,掌握我省报告麻疹病例中的疫苗相关病例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采集病原学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序列测定,探索科学校对广东省麻疹发病水平的方法。
  方法:以2010-2014年广东省大疫情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WHO确定的定义进行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诊断,分析影响因素;采集病原学标本进行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端450bp核酸检测,与标准疫苗株比对进行A基因型鉴定。
  结果:1.16540例麻疹病例中280例被诊断为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发生率为1.7%;2010-2014年发生率分别为6.8%、6.8%、2.1%、1.4%和1.2%,呈逐年下降趋势。
  2.不同性别、不同户籍人群的疫苗相关病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人群有显著性差异,8月龄-2岁组人群疫苗相关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0%,8月-、1岁-、2岁-、3岁-、4岁-年龄组人群的发生率分别为2.7%、2.3%、1.7%、0.9%和0.5%,呈逐渐下降趋势。
  结论:近年来广东省报告的麻疹病例中,一定比例(占1.7%)可能为麻疹疫苗相关病例,主要为8月龄-2岁儿童病例(占90%),对麻疹的消除产生一定影响,分析发现使用单麻疹疫苗时发生疫苗相关病例的风险高于复合麻疹疫苗。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的临床表现比野毒株病例轻,但仍然难以根据临床表现区分,一定程度上会高估麻疹的发病水平。本研究检测到18例A基因型麻疹疫苗株病例,采用病原学方法确诊了疫苗相关病例,为校对麻疹真实发病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也提示我们,要广泛使用麻风、麻腮、麻风腮等复合型麻疹疫苗,既可以同时预防多种疾病,又可以减少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的发生风险。
  第五部分:广东省人群麻疹病毒病原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近年来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和序列分析,掌握麻疹病例基因型特征,深入分析麻疹病毒基因变异情况,纵向比较2011-2013年广东省麻疹病例基因型变化趋势,横向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麻疹基因同源性,并对广东新基因型病毒进行朔源分析。
  方法:以2010-2013年广东省麻疹专报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病例的病原学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或病毒分离,采用RT-PCR方法,用麻疹病毒N基因601、603引物对麻疹野毒株N基因羧基末端450bp片段进行扩增,进行纯化和序列测定;用BioEdit软件与GeneBank数据库的麻疹23个基因型代表株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基因型。
  结果:2010-2013年共对723例麻疹病例样本进行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450bp序列测定,共检测出519例阳性,阳性率为71.8%(519/723);测序发现498例H1a基因型(占96%)、18例A基因型、1例B3、1例D8和1例D9基因型。对148份标本分离出麻疹病毒,测序分析发现147株H1a基因型、1株D8基因型。
  结论:近年来广东省麻疹病毒H1a基因亚型仍为优势株,占总数的96%;不同年份纵向分析发现,H1a亚型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异,基因序列同源性高;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H1a亚型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也很高。广东省首次检测到B3、D8和D9基因型麻疹病毒,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相应基因型病毒高度同源,且流行病学溯源分析发现,病例发病前有明显的同基因型病毒流行省份暴露史,提示新基因型麻疹病毒可能存在传播风险。无论是H1a基因型还是其他新发现的基因型病毒,对疫点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后均有效阻断疫情传播,说明麻疹疫苗对广东省不同基因型麻疹病毒疫情控制效果明显。

著录项

  • 作者

    韩轲;

  •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学科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郑学礼;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11.102;
  •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病毒感染; 血清学; 病原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