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磁共振环形增强病变影像特点的回顾性研究
【6h】

磁共振环形增强病变影像特点的回顾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2.MRI检查

3.图像分析与测量

4.MRI征象分析

5.数据处理

结果

1.病例资料

2.病变分布及水肿

3.病灶伴随现象

4.囊壁分析

5.MR特点

6.MRS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文根据环形强化病灶的环壁,把病灶分析环壁、壁内、壁外三部分分别进行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磁共振环形强化病变的环壁及壁内外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进一步分析强化病灶特点对诊断疾病的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更多的依据,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方法:
  1、病例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2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所有患者行磁共振增强扫描,并表现为环形强化或开环状强化。所有患者经病理或临床确诊,排除诊断不明确、资料不齐全、手术后复查病例。
  2、MRI检查
  磁共振检查采用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头颅表面线圈,常规行T1flair、FrfseT2WI及冠状位T2flair平扫,矢状面及轴位T1flair增强扫描。DWI应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序列,b值为0和1000s/mm2,1H-MRS扫描在Flair/T2WI或增强T1WI上进行定位,选择肿瘤最大层面作为MRS定位层面,通过软件包获得:化学位移图波谱图、代谢图和代谢-解剖图4种图形。在代谢一解剖图上放置最小感兴趣区于囊腔内、囊壁上及对侧正常组织内,得到各自波谱图。
  3、图像分析与测量
  依据病变区信号强度与对侧脑实质或侧脑室内脑脊液信号强度相对比,定义为高、等、低信号。
  4、MRI征象分析
  病灶共性①数量、位置、大小、形态、清晰度、周围水肿比值;②病灶是否存在囊变、出血、坏死;③囊壁完整程度、厚度分析、内外壁光滑程度;④依据强化情况分为强化壁、壁内、壁外三个部位,描述TI、T2、DWI、Flair、ADC-map的信号特征;⑤进行病灶H-MRS分析,与对侧正常组织进行对比,进行分析描述。
  结果:
  对178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之间存在差异,转移瘤好发在老年患者中,平均年龄56岁,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疾病的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发病性别、病灶数量之间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
  1、归纳178例患者磁共振环形强化病变特点
  4例寄生虫病例均为裂头蚴感染,其中3例(3/4)位于幕上,1例病灶广泛多发累及幕上、幕下,共7个病灶;病灶表现为类圆形,周围界限清晰伴Ⅲ级水肿,病灶直径(0.66±0.18)cm。
  33例胶质瘤病例,其中大部分(28/33)为单发环形强化病变,5例为多发环形强病变,病灶可位于幕上或幕下,共38个病灶;其中大部分(23/38)病灶形态不规则伴轻中度水肿,病灶界限不清晰,病灶直径(4.1±2.1)cm。
  7例结核瘤病例,4例(4/7)广发多发,3例(3/7)位于幕下,共11个病灶;其中多数(6/11)病灶形态为类圆形,11例病灶界限清晰伴中重度程度水肿,病灶直径(0.98±0.42)cm。
  20例良性肿瘤病例,大部分(18/20)为单发环形强化病变,位于幕上,2例广泛多发,共33个病灶;其中大部分(28/33)病灶界限清晰,形态为类圆形,伴轻中度水肿,病灶直径(2.5±1.15) cm。
  11例淋巴瘤病例,大部分(10/11)为单发环形强化病灶位于幕上,1例广泛多发,共18个病灶;其中大部分(13/18)病灶界限清晰,病灶一半表现为类圆形,一半表现为不规则形态,大部分(12/18)病灶伴轻中度水肿,病灶直径(2.53±1.15) cm。
  9例脑脓肿病例,大部分(8/9)单发环形强化病变位于幕上,1例广发多发病变,共14个病灶,其中大部分病灶界限清晰,类圆形病灶,伴中重度水肿,病灶最长直径(2.37±1.25)cm。
  6例脱髓鞘病例,大部分病灶(5/6)为单发环形强化病灶位于幕上,1例病灶广泛,共10个病灶,大部分(7/10)病灶形态为类圆形,界限清晰,病灶水肿多变,病灶直径(1.4±0.93)cm。
  88例转移瘤病例,31例(31/88)病灶广泛多发,共265个病灶;其中大部分(237/265)病灶表现为类圆形,界限清晰,伴轻中度水肿,病灶直径(1.45±1.21)cm。
  2、病灶伴随现象
  本次纳入寄生虫病例为裂头蚴感染患者,病灶未见伴随现象;胶质瘤、良性肿瘤、转移瘤可见囊变、出血、坏死现象;脑脓肿可见囊变、坏死现象;淋巴瘤、脱髓鞘疾病未见囊变现象;结核瘤病灶无出血、坏死现象;胶质瘤、良性肿瘤、转移瘤病灶常出现囊变、出血、坏死,考虑与肿瘤组织增长过快,供血不足引起。
  3、囊壁完整程度、厚度分析、内外壁光滑程度
  裂头蚴7个病灶,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大多数(6/7)为薄壁强化,内外壁光滑。
  胶质瘤38个病灶,大多数(31/38)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多数(25/38)为不均匀厚壁强化,内外壁毛糙。
  结核瘤11个病灶,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多数(8/11)为薄壁强化,内外壁毛糙。
  良性肿瘤33个病灶,其中大多数(22/33)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多数(25/33)为不均匀厚壁强化,多数(n≥24)内外壁毛糙。
  淋巴瘤18个病灶,其中大多数(11/18)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大多数(15/18)病灶不均匀厚壁强化,内外壁毛糙。
  脑脓肿14个病灶,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多数(9/14)病变均匀薄壁强化,多数(11/14)病灶内外壁光滑。
  脱髓鞘疾病10个病灶,部分(7/10)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少数(3/10)不完整强化,多数薄壁强化,内外壁毛糙。
  转移瘤265个病灶,大多数病灶(n≥252)病灶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不均匀薄壁强化,大多数(n≥192)内外壁毛糙。
  4、依据强化情况分为强化壁、壁内、壁外三个部位,描述TIWI、T2WI、DWI、Flair、ADC-map的信号特征。
  在T1WI、T2WI、Flair成像上囊壁及壁内外信号为长-等T1信号、长-短T2信号、低-高Flair信号,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DWI加权像上,裂头蚴壁内部为低信号,囊壁为高信号,壁外为低-等信号;结核瘤壁外表现为等信号,脱髓鞘病变囊壁及壁外为等-高信号;脑脓肿内部多数为高信号,外部为等-高信号,其余病灶在DWI成像上多变,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在ADC-map上,裂头蚴、脑脓肿壁外为高信号,结核瘤、良性肿瘤、淋巴瘤、转移瘤壁外为等-高信号、脱髓鞘病变壁外为等信号;淋巴瘤囊壁为等-高信号,裂头蚴、脱髓鞘为低信号,脑脓肿、结核瘤为低-等信号,其余信号病变部位的信号无统计学意义。
  5、病灶部位波谱分析结果
  178例患者中共19个病例行MRS病例,其中胶质瘤12例,淋巴瘤1例,脑脓肿1例,脱髓鞘1例,转移瘤4例。本文中结核瘤、裂头蚴、良性肿瘤病例未行MRS检查。12例胶质瘤患者,病灶内部及环壁NAA、Cr峰明显下降,Cho峰明显升高,NAA/Cr下降,Cho/Cr升高,Cho/NAA升高,部分病例可见Lip、Lac峰。淋巴瘤病灶内部及环壁NAA、Cr峰下降,Cho峰升高,NAA/Cr、Cho/Cr值升高,Cho/NAA值下降。脑脓肿囊壁及内外部可见Cho峰升高,可见Lip、Lac峰,未见特征性氨基酸峰。脱髓鞘病变Cho、Cr峰升高,NAA峰多变,可见Lip峰,即使同一病灶不同部位囊壁的NAA峰也不尽相同。4例转移瘤患者,病灶内部NAA峰下降,Cho峰多变,NAA/Cr、Cho/NAA、Cho/Cr比值多变,可见Lip峰。
  结论:
  颅内环形强化病变所占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转移瘤、胶质瘤、良性肿瘤、淋巴瘤、脑脓肿、结核瘤、脱髓鞘、裂头蚴。
  1、转移瘤发病年龄较大,病灶好发在皮髓质交界区,一般为多发性环形增强病变,为类圆形的小病灶,界限清晰。MRS可见NAA峰下降,可见Lip峰。
  2、胶质瘤好发大脑半球,可累及胼胝体,病灶大,形态不规则,有占位效应,可伴囊变、出血、坏死现象。增强扫描可见完整环形不均匀厚壁强化,MRS可见环壁NAA、Cr峰下降,Cho峰升高,内部可见Lip峰。
  3、良性肿瘤多为单发幕上环形强化病变,病灶较大,周围界限清晰,类圆形病变,有占位效应,伴囊变、出血、坏死现象。增强扫描可见完整环形不均匀厚壁强化,MRS可见环壁NAA、Cr峰下降,Cho峰升高,升高程度较恶性肿瘤小。
  4、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为单发幕上环形强化病变,可累及基底节、胼胝体,肿瘤沿室管膜播散,病灶中等大小,周围界限清晰,伴轻中度水肿。增强扫描可见完整不均匀厚壁强化,MRS见Cho升高,NAA、Cr峰下降,Cho/Cr比值升高,Lip峰明显升高。
  5、脑脓肿多为幕上单发环形强化病变,病灶中等大小,界限清晰,类圆形病变,伴轻中度水肿,可伴卫星病灶。病灶内部在DWI上为高信号,ADC-map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均匀薄壁、完整环形强化,MRS见NAA、Cho峰下降,可见特征性氨基酸峰、Lip峰、Lac峰。
  6、结核瘤位于幕下或广泛多发病变,病灶小,周围界限清晰,类圆形病变,可伴或不伴结核性脑膜炎。增强扫描可见完整不均匀薄壁强化。
  7、脱髓鞘病变多数位于幕上,脑室周围好发,病灶较小,界限清晰,伴轻中度水肿,可见“开环状强化”。增强扫描为薄壁开环状强化,MRS可见NAA峰降低,Cho峰升高,部分可见Lip峰。
  8、裂头蚴多数幕上,病灶较小,周围界限清晰。可见“隧道征”、“游走性”。增强扫描可见完整薄壁环形强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