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肠道炎症研究
【6h】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肠道炎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一、概述

二、肠-肝轴与NAFLD

三、肠道菌群与NAFLD

四、肠道炎症与NAFLD

五、小结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

1.研究设计及研究对象

2.一般资料的获取

3.标本收集、处理及检测

4.16SrRNA测序

5.粪便钙卫蛋白测定

6.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1.患者临床资料

2.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3.FC含量测定

4.FC含量及与菌群丰度相关性分析

四、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肠道菌群在慢性肝脏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肝脏过量脂肪浸润为病理特点的一种代谢性肝脏损伤,目前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新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NAFLD的发生、发展相关。肠道菌群失调是导致肠道炎症的重要因素,而肠道炎症状态在NAFLD中的研究鲜见报道,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炎症在NAFLD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目的:
  明确NAFL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点及肠道炎症状态。
  方法:
  研究纳入2015年5月~2016年8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院门诊就诊的81例NAFLD患者,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91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收集入选对象的血清及粪便样品,分别进行血液生化学检测及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检测(ELISA法)。此外,其中的24例NAFLD患者及18例对照者的粪便样品进行16SrRNA测序。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情况:NAFLD组的体质指数(BMI)、腰围、尿酸、血糖、AST、ALT、GGT、TC、TG及LDL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NAFLD组HDL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多因素分析发现TG、TC、HDL及BMI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2.肠道菌群组成分析: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以及放线菌门是两组研究对象肠道中的四大优势菌门,其占细菌总量的95%以上。在细菌门分类学水平上,拟杆菌门在NAFLD组中的丰度(30.46%)低于健康对照组(46.43%)(P<0.05),变形菌门在NAFLD组的丰度(23.21%)高于健康对照组(7.99%)(P<0.05),NAFLD患者粪菌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比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厚壁菌门及放线菌门的丰度差异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在细菌科及属的分类学水平上,NAFLD组患者粪菌中拟杆菌科、拟杆菌属的丰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大肠杆菌科及埃希氏菌属的丰度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埃希菌属/拟杆菌属比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3.FC检测:NAFLD组的FC平均浓度(43.0(18.8-87.0)μg/g)高于正常对照组(11.4(4.6-24.4)μg/g)(P<0.001)。FC水平与BMI、TC及GGT的水平均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25(P<0.001)、0.292(P=0.010)及0.400(P<0.01)。
  4.肠道菌群失调与FC相关性分析:FC浓度与埃希氏菌属的丰度呈正相关(r=0.644,P<0.001),与拟杆菌属的丰度呈负相关(r=-0.426,P=0.038),与埃希菌属/拟杆菌属丰度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810,P<0.001)。
  结论:
  NAFLD患者存在肠道炎症,以及以埃希氏菌属/拟杆菌属丰度比值升高为特征的菌群失调,二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肠道菌群菌群失调及肠道炎症可能与NAFLD的发生发展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