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
【6h】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研究设想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

1.3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既往研究的不足

1.5 本研究思路与设想

第二章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影响因素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过程和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原则

2.6 结果

2.7 讨论

2.8 结论

第三章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干预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设计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过程与方法

3.5 质量控制

3.6 伦理原则

3.7 结果

3.8 讨论

3.9 结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研究过程及主要结果

4.2 主要结论

4.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4.4 本研究的不足与改进

4.5 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道出医学是人学,医学起源于人类关怀需要[1]的本质。护理学作为医学大门类下的重要学科之一,自南丁格尔创立至今,其学科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对人的关怀照护却是护理学永恒不变的主题[2]。中外护理学者一致认为,护理学是与“关怀”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因为有了关怀,才让机械冰冷的治疗护理有了温度;有了关怀,才让对生命心灵的呵护有了深度;有了关怀,才让医护人员面对生命的脆弱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护理应以关怀(care)为本,而不是以治疗(cure)为本——“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和精髓,护理的本质即“关怀”!
  当前,中国国家卫计委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关怀能力作为一种特殊能力,离不开后天的培养教育。护理专业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生力军和重要后备力量,开展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是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也是当前护理研究的热点!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的:
  了解国内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并评估教育干预的效果,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和重要补充。
  内容和方法:
  1.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研究
  基于文献研究基础,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层抽取全国7大行政区25所高校的85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情绪智力量表(EIS)、支持性沟通量表(SCS)等进行评估,分析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
  2.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
  基于前期研究基础,构建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以广州市某医科院校大一护理本科生为干预对象,以《护士人文修养》特色创新课程为教育干预平台,开展护生关怀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干预前后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评价干预效果,并对理论模型进一步验证。
  3.资料整理和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并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F检验,均数的两两比较用LSD法;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ANOVA)等。使用AMOS20.0程序,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所有统计检验均采取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准α=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总体现状
  85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CAI量表总得分为191.04±19.49,处于国外常模的低分段水平(CAI总分<203.1),各维度分均低于国外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常模标准
  根据全国7大行政区25所高校8574名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常模样本可得CAI量表总分常模为191.04±19.49(条目均分为5.16±0.53),其中CAI总分高于210.53评定为关怀能力高分段,CAI总分低于171.55为关怀能力低分段,CAI总分介于210.53-171.55之间为关怀能力中等水平段。CAI量表认知、勇气、耐心3个维度分常模依次为73.22±9.82,59.31±10.43,58.51±6.17。
  3.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特点
  不同个人情况、家庭背景、专业情况、关怀氛围、健康与照护经历等情况的护生CAI得分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护理专业女生、大一年级护生、护理专科生、担任班干部、参加社团、政治面貌为团员的护生、专业思想稳定的护生、感受到关爱氛围好(含来自家庭、学校、朋友等关爱)的护生、家人及个人健康状况好的护生、有照护病患经历的护生、自评熟悉人文关怀内容、接受较多人文关怀培训的护生CAI总分均高于其他情况的护生(P<0.05)。是否独生子女、不同民族、不同家庭居住地、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父母职业及受教育程度、文理科生、有无住院经历等情况的护生CAI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情绪智力组、高沟通能力组、高组织关怀气氛组护生CAI总分及各维度分均高于中等组和低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IS总分与CAI总分中度正相关,相关关系最为密切(r=0.594,P<0.001)。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护生CAI总分的变化有41.6%是由EIS情绪自我管理、理解他人情绪、组织氛围证实维度等决定,其实EIS情绪自我管理对人文关怀能力(CAI)最具预测力,其单独解释量为31.1%。
  4.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
  构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为:“关怀氛围”作为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情绪智力”作为主要的个体内在因素,“沟通能力”作为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对护生关怀能力起到重要影响。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各变量的方差均为正数,均达显著性水平(P<0.001)。关怀氛围、情绪智力、沟通能力均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有影响且直接效应显著,直接路径系数分别为0.53,0.75,0.56。关怀氛围通过人际沟通、情绪智力影响关怀能力的中介效应值为0.146,中介效应占总体效应的77.47%。
  5.构建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
  基于前期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及教育实践基础,构建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为:以护理人文特色创新课程《护士人文修养》为教育平台,以护生“关怀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小组团队学习为教学组织形式,全程注重“认知、体验、实践”的教学方法,突出对护生沟通能力和情绪智力的培养,进而达到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目标。
  6.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干预研究结果
  干预前基线测量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衡可比。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组别两因素的交互效应显著(P<0.01)。干预后干预组护生CAI总分及各个维度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干预后干预组EIS、SCS总分及各维度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后EIS、SCS总分及各维度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护生对《护士人文修养》课程满意,100%的护生认为上完课后掌握了一定的人文关怀方法。98.6%和98.0%的护生认为上完课后自己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有所提高。
  结论:
  1.在全国首次开展大样本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研究,揭示当前中国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特点,中国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低于国外水平,关怀能力各维度发展不均衡。
  2.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CAI量表尚无国内常模标准,根据本研究大样本数据所研制出的国内护生的CAI常模标准,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可供比较的最新标准和方法学指导,并为护理人才关怀能力的评价和相关人才选拔提供参考。
  3.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人因素、家庭背景、专业因素、关怀氛围等多方面。本研究构建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通过研究得到验证,“关怀氛围”作为主要的外部环境因素,“隋绪智力”作为主要的个体内在因素,“沟通能力”作为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对护生的关怀能力起到重要影响。在上述多重影响机制中,中介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该关系模型可为后续干预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导。
  4.围绕关怀能力培养的护理人文特色创新课程《护士人文修养》教学效果显著。教育干预通过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和情绪智力这两个重要“靶点”,达到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目的。本研究构建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进一步得到验证,本教育模式值得在同类教育研究中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