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静蹲状态对腿部肌群及腰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6h】

不同静蹲状态对腿部肌群及腰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2.1 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文献综述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靠墙及非靠墙条件下不同屈膝角度静蹲训练时腿部肌群及腰多裂肌(Lumbar Multifidus Muscle,LMM)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静蹲条件对训练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46例健康志愿者,采取重复测量设计的试验方法,分为靠墙静蹲组和非靠墙静蹲组,用表面肌电设备分别测试不同屈膝角度(30°、45°、60°、75°)静蹲时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 Muscle,VLM)、股内侧肌(Vastus Medialis Muscle,VMM)、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 Muscle,BFM)、腰多裂肌的平均肌电值(Average Electromyogram,AEMG)、中值频率(Median Frequency,MF)、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
  结果:
  1.不同状态静蹲时被测肌肉的表面肌电AEMG结果:不同屈膝角度对被测肌肉信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值均小于0.001;静蹲时,是否靠墙对股二头肌AEMG值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1),非靠墙时数值更大,对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腰多裂肌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不同状态静蹲时被测肌肉的表面肌电MF结果:不同屈膝角度对被测肌肉的MF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P<0.001、P=0.001、P<0.001、P<0.001);静蹲时,是否靠墙对股外侧肌、腰多裂肌M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P=0.014、P<0.001),非靠墙时数值更大。
  3.不同状态静蹲时被测肌肉的表面肌电MPF结果:不同屈膝角度对被测肌肉的MPF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值均小于0.001;静蹲时,是否靠墙对股外侧肌、腰多裂肌MP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为P=0.008、P<0.001),非靠墙时数值更大。
  结论:
  对于青年健康人群,屈膝角度对静蹲状态的影响:屈膝角度越大,能更好的激活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和腰多裂肌,且被测肌肉疲劳程度大。对于是否靠墙对静蹲状态的影响:非靠墙时,可以更好的提高股二头肌的肌肉激活水平,同时增大股外侧肌、腰多裂肌疲劳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