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药物敏感性及ERG11基因序列差异的探讨
【6h】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药物敏感性及ERG11基因序列差异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白念珠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2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的差异性

3 白念珠菌菌丝相的致病力

4 白念珠菌的形态转换机制

5 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6 白念珠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7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对氟康唑敏感性试验

2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的差异

结果

1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培养结果

2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对氟康唑敏感性的结果

3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测序结果

讨论

1 实验菌株的特征

2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的药物敏感试验

3 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序列差异

4 白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与药敏的联系

结论

缩略词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以一系列同一亲本来源对氟康唑敏感性依次下降的白念珠菌为对象,研究其菌丝相与酵母相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及ERG11基因序列之间的差异,从而为白念珠菌的病原真菌学和临床检验学研究中,究竟是选择白念珠菌的菌丝相还是酵母相为研究对象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NCCLS)推荐的微量稀释法测定7株同一亲本来源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对氟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ary Concentration,MIC),比较两相细胞对氟康唑MIC值的差异。分别抽提这7株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基因组DNA,根据ERG11基因序列设计三对引物,对ERG11基因的第3、5、7片段进行PCR扩增,以PCR产物直接测序比较两相细胞ERG11基因序列差异。
  结果:
  1.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对氟康唑的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氟康唑对菌丝相的抗菌活性强于酵母相。
  2.有3株白念珠菌的菌丝相与酵母相细胞间ERG11基因1547位点、1587位点
  和1617位点的碱基存在差异。结论: 1.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2.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在DNA水平存在差异; 3.菌丝相是进行白念珠菌病原真菌学研究的适宜研究对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