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常见虾蟹血细胞染色观察及分类研究
【6h】

常见虾蟹血细胞染色观察及分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虾蟹养殖与病害

1.1 虾蟹养殖概况

1.2 我国虾蟹养殖病害情况

2 虾蟹的免疫机制

2.1 血细胞的功能

2.2 体液因子

3 虾蟹血细胞研究进展

3.1 血细胞的生成

3.2 血细胞的分类

3.3 血细胞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试剂及仪器

1.1 材料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光镜染色观察

2.2 电镜观察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虾蟹类血细胞形态观察结果

1.1 光镜染色观察结果

1.2 罗氏沼虾血细胞电镜观察结果

2 虾蟹血细胞参数统计与比较

第四章 讨论

1 血细胞染色方法的改良

1.1 染料的选择

1.2 染色方法的筛选

2 血细胞分类依据的确定

3 各种虾蟹血细胞统计结果比较

3.1 血细胞密度比较

3.2 三类血细胞所占比例的比较

4 不同虾蟹血细胞的比较

4.1 游泳亚目

4.2 爬行亚目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疾病是目前制约虾蟹养殖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虾蟹疾病危害,必须对虾蟹的免疫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虾蟹不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系统,其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主要通过血细胞吞噬、包囊、形成结节等来完成,血细胞在虾蟹免疫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但目前对于虾蟹血细胞的分类及其功能研究尚无定论。
  本文通过观察Wright’s-Giemsa混合染液对血细胞的染色效果,以细胞核、细胞质及胞质颗粒的着色差别是否显著,胞质颗粒及细胞核的着色是否鲜明,细胞整体形态是否清晰这三方面作为判断标准,分别确定了适用于12种常见养殖虾蟹血细胞的不同染色方案。这12种虾蟹分别是: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刀额新对虾、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三疣梭子蟹、锈斑鲟、锯缘青蟹、黑斑口虾蛄。
  使用上述染色方案对12种虾蟹的血细胞进行染色,光镜下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和染色特点,结合电镜下罗氏沼虾血细胞的形态特征,确定以颗粒的大小、数量和密度,以及细胞的核质比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辅以颗粒、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颜色,以及细胞大小等特征,对12种虾蟹的血细胞进行分类。将12种虾蟹的血细胞分为三大类: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
  在光镜下统计各类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比例,测量血细胞大小,统计循环血细胞数。结果表明,12种虾蟹的血细胞大小范围:细胞长径5-20um,短径4-14μm。同种虾蟹三类血细胞的大小:颗粒细胞>半颗粒细胞>透明细胞。12种虾蟹的三类血细胞核质比范围:颗粒细胞为0.1-0.7,半颗粒细胞为0.4-0.9,透明细胞为0.7-1.0。同种虾蟹三类血细胞的核质比:颗粒细胞<半颗粒细胞<透明细胞。
  在12种虾蟹的循环血细胞中,颗粒细胞占17-69%,半颗粒细胞26-76%,透明细胞4-26%。南美白对虾、日本沼虾和黑斑口虾蛄的循环血细胞以颗粒细胞为主;其它9种虾蟹以半颗粒细胞为主;在12种虾蟹的三类血细胞中,透明细胞所占比例最小。12种虾蟹血液中血细胞密度的范围是0.4-2.5×10~7个/ml,比较接近。
  本文所改进的血细胞染色方法可望应用于其它虾蟹血细胞的染色观察研究,所提供的12种虾蟹的血细胞光镜染色分类特征和统计数据,可以作为这些虾蟹血细胞免疫功能研究的基础。

著录项

  • 作者

    周晖;

  •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暨南大学;
  • 学科 水生生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谢数涛;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水产生物学;
  • 关键词

    虾; 蟹; 血细胞; 染色; 分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