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保障性合作建房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6h】

中国保障性合作建房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核心概念界定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 我国合作建房运动的发展进程与政策演进

2.1有限集资建房时期

2.2 集体合作建房时期

2.3 个人合作建房时期

3 个人合作建房的困境分析

3.1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个人合作建房成本分析

3.2 个人合作建房所存在的法律与政策困境

3.3房地产商对个人合作建房的夹击

3.4本章小结

4 国外合作建房经验借鉴

4.1 国外合作建房的历史与现状

4.2 德国合作建房的经验

4.3 瑞典合作建房的经验

4.4 本章小结:德国与瑞典的经验总结

5 合作建房的价值判断

5.1 合作建房对民生领域的影响

5.2 合作建房对房地产市场产业转型的影响

5.3合作建房对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

5.4 合作建房对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

6 合作建房的政策设计

6.1 政策设计评价标准

6.2 政策目标

6.3 政策体系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住房货币化改革以来,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也带来了土地与住房价格暴涨、房地产市场过热,金融违约风险上升等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如何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问题,需要新的角度与智慧。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住房保障形式,合作建房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必要,它不仅能对房地产泡沫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保障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权利,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的民主建设与公民参与大有裨益,政府应将经济适用房与合作建房进行结合,共同促进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本文通过跨学科研究、定性研究和案例研究法,首先对我国合作建房各个时期的发展历史与政策演进进行梳理,利用交易费用理论比较了集体合作建房与个人合作建房的成本,探析了个人合作建房在法律与政策上的困境。进而依据合作建房发展水平,选取了德国、瑞典作为案例对象,分析了两国住宅合作社的组织模式与政府相应的土地、法律、金融、财税政策。并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业、制造业现状,得出合作建房在民生方面、房地产产业转型方面、国家调控方面以及宏观经济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论证合作建房存在与发展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尝试对我国合作建房模式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并设计了一套具体政策运作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