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TORC2通路在苯丙胺致大鼠纹状体损伤中的变化
【6h】

mTORC2通路在苯丙胺致大鼠纹状体损伤中的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前 言

1.1 ATS的中枢神经毒性

1.2 mTOR 信号通路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假设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结 果

3.1 行为学结果

3.2 透射电镜结果

3.3 Western blot 结果

3.4 免疫组化结果

4 讨 论

4.1 苯丙胺引起大鼠自主行为活动量增加以及刻板行为出现

4.2 苯丙胺对大鼠纹状体的损伤

4.3 mTORC2 在纹状体的变化

5 结 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mTORC2通路在苯丙胺致大鼠纹状体损伤的变化。
  方法:
  通过给予SD大鼠腹腔注射苯丙胺(2.5mg/kg/d)建立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与苯丙胺处理组,苯丙胺处理组又根据给药与取材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苯丙胺1h、1d、7d和14d组(空白组未给予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苯丙胺1h组给予苯丙胺注射1次,在给药后1h取材;苯丙胺1d组、7d组和14d组分别给药1次、7次、14次,每天1次,并于末次给药后24h内取材;而空白组、生理盐水组与苯丙胺14d组一同取材)。采用Open field方法测试SD大鼠在给药前、后的自主行为活动,用刻板行为评分方法(GHF-Dodd法)评价大鼠的刻板行为。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纹状体部位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状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mTORC2信号在纹状体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定位磷酸化的mTORC2在纹状体神经元的表达分布。
  结果:
  行为学结果自主行为活动测试发现给予苯丙胺处理后,苯丙胺1d、7d、14d组自主活动的总距离、速度、运动时间与空白组比较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刻板行为评分结果显示,苯丙胺7d、14d组与空白组比较刻板行为评分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透射电镜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纹状体空白组细胞结构清晰,胞核大,线粒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线粒体膜结构清晰、嵴排列整齐;神经纤维结构清楚、完整。生理盐水组、苯丙胺1d组与空白组比较细胞结构未见明显差异。而苯丙胺14d组纹状体细胞结构模糊,核固缩,线粒体肿胀变形、嵴排列紊乱、断裂;纹状体神经纤维结构扭曲变形、甚至可见断裂。
  Western blot结果在纹状体部位,P-rictor(S1219)在苯丙胺1d组(p=0.013)、7d组(p=0.021)、14d组(p=0.031)与空白组比较表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AKT(T308)在苯丙胺14d组与空白组比较表达减少,p=0.000,具有显著性差异。
  免疫组化结果在纹状体部位,P-rictor(S1219)免疫阳性细胞在纹状体尾壳核(CPU)和腹侧苍白球(LGP)都有分布;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胞浆中,胞核淡染。P-rictor(S1219)阳性细胞数在苯丙胺7d组(p=0.006)、14d组(p=0.006)与空白组比较表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与Western blot结果相一致。
  结论:
  苯丙胺对纹状体的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C2/AKT信号的表达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