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边界匹配理论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
【6h】

基于边界匹配理论的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范畴界定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各章主要内容简介

1.5本文的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综述

2.2国内研究综述

2.3边界匹配理论

3. 公共品边界匹配理论分析

3.1公共品供给与外部边界

3.2外部边界的匹配机理

3.3公共品的内部边界匹配

3.4异质成员协调与内、外部边界匹配

4. 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错配的表现及成因

4.1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错配的表现

4.2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错配的主要原因

4.3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错配例证分析

5. 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匹配的供给模式分析

5.1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的边界匹配分析

5.2 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匹配供给模式的实证分析——以农村幼儿园为例

5.3 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匹配供给模式的案例分析——以农村儿童早期养育为例

6. 我国农村公共品边界匹配的分类供给制度设计

6.1农村社会性公共品的供给制度设计

6.2农村社区性公共品的供给制度设计

6.3农村产业性公共品的供给制度设计

7. 结论、对策思考及研究展望

7.1结论

7.2对策思考

7.3未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展开▼

摘要

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农村公共品供给呈现不可持续性的状况造成城乡差距拉大,三农问题凸现。在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公共品充分、有效供给,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公共品供给困难的初始命题出发,结合我国农村的独特性,认为当前农村公共品现实困境的根源在于经济边界与政治边界不匹配,即没有按照人们从公共品中受益的边界和结构状况建立起与之匹配的公共品供给的决策规则、成本分摊、生产管理和使用等制度。
  本文首先围绕农村公共品供给缺失和结构偏差问题的起因,盘点了“公共财政视角”和“公共选择视角”等文献观点,探析公共品边界关系的理论源头。公共品经济边界和政治边界相互匹配,是实现公共品供求平衡的基本前提。在秉承这一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本文拓展了边界匹配的范畴,衍生出内部经济边界和内部政治边界的概念。外部边界匹配主要解决在受益者范围内设立相对应的制度—组织结构,安排公共品供给的问题;内部边界匹配则要求偏好不同的异质成员通过协议机制使共享利益的组合与弥补成本、分摊责任的结构相匹配,在同一公共品中各取所需。
  基于集体行动逻辑经典理论,本文洞悉到激励是构筑公共品政治边界的基础,提出通过施加适当激励推动集体行动,能够促成边界匹配。同时,为动员群体中的潜在力量,需要组建恰当的组织或采取一定的合作,以联结经济边界与政治边界,有效实现公共品供给。
  运用边界匹配的框架,本文结合农村熟人社会的属性,对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变迁和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外部、内部边界均存在错配的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建立博弈模型,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引入案例探讨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有效模式。
  最后,根据社会性、社区性和产业性三类农村公共品的特点,就实现边界匹配的分类制度设计,提出结论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