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鞍山市文化旅游开发区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6h】

鞍山市文化旅游开发区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对象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文化旅游的相关研究

2.1.1 文化旅游的内涵

2.1.2 文化旅游的特征

2.1.3 文化旅游的核心

2.1.4 中国文化旅游的分类和开发模式

2.1.5 发展文化旅游的意义

2.2 生态旅游的相关研究

2.2.1 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

2.2.2 生态旅游的特征

2.2.3 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2.2.4 生态旅游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2.3 开发区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2.3.1 开发区的含义

2.3.2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

2.3.3 我国开发区的类型

2.3.4 开发区规划基础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文化旅游开发区空间布局结构要素及规划模式分析

3.1 开发区空间布局类型

3.1.1 平行式布局

3.1.2 环状式布局

3.1.3 尽端式布局

3.1.4 混合式布局模式

3.2 文化旅游开发区空间结构的影响要素分析

3.2.1 历史发展因素

3.2.2 经济因素

3.2.3 社会因素

3.2.4 人口因素

3.2.5 区位因素

3.2.6 交通因素

3.2.7 旅游资源因素

3.2.8 政策因素

3.3 文化旅游开发区物质空间构成特征

3.3.1 用地属性

3.3.2 物质空间构成要素

3.4 文化旅游开发区规划模式研究

3.4.1 近代西方规划模式演进

3.4.2 文化旅游开发区的规划模式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例研究——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空间布局规划

4.1 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概况

4.1.1 总体概况

4.1.2 自然概况

4.2 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空间结构重要影响要素分析

4.2.1 区位因素

4.2.2 交通因素

4.2.3 旅游资源因素

4.2.4 政策因素

4.3 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产业经济分析及发展定位

4.3.1 现状产业分析

4.3.2 未来产业发展定位

4.4 规划理念与目标

4.4.1 规划理念

4.4.2 规划目标

4.5 鞍山市文化旅游开发区功能空间布局

4.5.1 功能空间分区原则

4.5.2 空间分区模式

4.5.3 空间布局规划

4.6 用地布局规划

4.6.1 居住用地

4.6.2 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6.3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4.6.4 文化产业用地

4.7 辅助空间布局系统规划

4.7.1 道路交通系统

4.7.2 生态景观系统规划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旅游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很多家庭不可或缺的一种活动,旅游业的发展使文化旅游成为了各国游客的首选因素。而且逐渐成为了旅游业的一种重要潮流冲击着世界各国的旅游市场,并且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经济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态旅游为核心旅游方式,以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为基础,在明确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以及开发区等相关概念后,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综合分析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的空间布局和规划模式。研究主要从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现状概况入手,在了解开发区的区位、自然概况后,做出开发区的风景资源评价;进而针对影响空间布局结构的要素、规划原则、规划模式、经济产业定位等先决要素展开分析;从而进一步分析文化旅游开发区的功能布局、生态景观、道路及基础设施、旅游容量、等专项规划;最后通过开发理念与目标的阐述,展开开发策略研究。
   本文通过对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的空间布局与规划模式分析,初步建立了一个内容较全面、研究较系统的文化旅游开发区规划模式,希望能为国内相似的旅游开发区规划及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