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施工技术研究
【6h】

中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施工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自密实混凝土的材料组成

1.3 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现状

1.4 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测试方法

1.5 中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几种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对比

2.1 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矿物掺合料

2.1.3 骨料

2.1.4 外加剂

2.2 试验方法

2.2.1 配合比设计方法

2.2.2 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评定

2.3 配合比设计方法的比较

2.3.1 C25配合比的计算与确定

2.3.2 C30配合比的计算与确定

2.3.3 C40配合比的计算与确定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粉煤灰掺量对SCC工作性的影响

3.2 骨料用量对SCC工作性的影响

3.2.1 粗骨料体积含量

3.2.2 细骨料体积含量

3.3 水胶比对SCC工作性的影响

3.4 高效减水剂对SCC工作性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干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SCC的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4.1.1 粉煤灰掺量的影响

4.1.2 粗骨料体积含量的影响

4.1.3 细骨料体积含量的影响

4.1.4 龄期的影响

4.2 SCC的干缩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4.2.1 粉煤灰掺量的影响

4.2.2 粗骨料体积含量的影响

4.2.3 细骨料体积含量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密实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SCC抗渗性能的测试方法

5.2 自密实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5.2.1 粉煤灰掺量的影响

5.2.2 水胶比的影响

5.2.3 养护时间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6章 自密实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研究

6.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6.2 原材料的仓储管理

6.3 配合比设计

6.3.1 配合比计算

6.3.2 试拌、调整与确定

6.4 生产过程的控制

6.4.1 设备的运作

6.4.2 混凝土搅拌

6.4.3 配合比调整

6.4.4 生产调度(运输)控制

6.4.5 现场施工管理

6.5 施工控制

6.5.1 对泵送管道进行合理的布置

6.5.2 混凝土浇注

6.5.3 混凝土养护

6.6 质量检验与验收

6.6.1 质量检验

6.6.2 质量验收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前在各类隧道的二次衬砌工程中,普遍存在在着开裂、渗水、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美观和耐久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混凝土本身的质量以及施工技术是分不开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免振捣、自流平的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
   本文通过对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选定,从自密实混凝土的组成与其工作性、抗压强度、干缩性以及抗渗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并考虑二次衬砌中自密实混凝土强度较低的特点,着重探讨了粉煤灰掺量、水胶比、粗细骨料体积含量、高效减水剂掺量、养护时间等参数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干缩性以及抗渗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进行了优化。
   本文选取了相对稳定的一种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固定砂石法,分别对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干缩性以及抗渗性能进行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表明:粉煤灰的掺量从20%增加到40%时,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有着显著的变化;抗压强度有降低的趋势,60d时,粉煤灰掺量为25%时分别比掺量为30%、35%、40%增加了14.9%、14.2%、21.8%;干缩性有明显的降低,在60d时,掺40%粉煤灰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收缩值比35%、30%、25%、20%的混凝土分别降低了32.3%、34.7%、43.4%、44.3%;氯离子扩散系数降低,自密实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得到提高。粗骨料体积含量为0.30~0.34时,以及细骨料占砂浆的体积分数为0.42时,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良好,以及满足强度设计要求;随着水胶比的逐渐增大,其收缩性能也随之增加,水灰比分别为0.38、0.45、0.51时,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而增大,即随着自密实混凝土的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且抗氯离子扩散系数均随着养护时间的增长丽降低。
   施工技术也是影响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自密实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方面、生产过程控制和施工均影响着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因此自密实混凝土生产和施工的规范化对确保其工程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