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娲皇宫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研究
【6h】

娲皇宫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文物

1.3.2 文物保护单位

1.3.3 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

1.3.4 文物古迹

1.3.5 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3.6 国内外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1.4 研究方法

1.4.1 相关文献分析法

1.4.2 实例调查分析法

1.4.3 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方法

1.4.4 对比研究分析方法

1.4.5 交叉学科方法

1.4.6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第2章 文物保护基础研究

2.1 国内外关于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

2.1.1 国内保护历程

2.1.2 国外保护历程

2.2 当前文物保护的理论

2.2.1 文物保护的两大原则

2.2.2 整体性保护的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文物保护规划研究

3.1 文物保护规划概述

3.1.1 文物保护规划的发展

3.1.2 文物保护规划的特点

3.1.3 我国现行文物保护规划的内容

3.2 相关案例——中岳庙保护规划

3.2.1 对象概况

3.2.2 规划主要内容和要点

3.3 娲皇宫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研究的重点内容

3.3.1 娲皇宫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研究的重点内容

3.3.2 娲皇宫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原则

3.3.3 娲皇宫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目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娲皇宫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娲皇宫概况

4.1.1 历史演变

4.1.2 地理区位

4.2 文物构成要素

4.2.1 文物建筑

4.2.2 石窟

4.2.3 摩崖石刻

4.2.4 环境要素

4.2.5 文化要素

4.2.6 其他构成要素

4.3 娲皇宫的价值评价

4.3.1 历史、文化价值

4.3.2 科学、艺术价值

4.3.3 社会、经济价值

4.4 娲皇宫保护现状分析

4.4.1 文物保存现状

4.4.2 保护管理现状

4.4.3 展示利用现状

4.4.4 基础设施现状

4.4.5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娲皇宫文物保护方法研究

5.1 娲皇宫保护区划研究

5.1.1 保护区划划定方法与要求

5.1.2 保护范围

5.1.3 建设控制地带

5.1.4 环境协调区

5.2 文物保护措施

5.2.1 保护措施制定和实施原则

5.2.2 娲皇宫一般保护措施

5.2.3 文物本体保护的技术干预

5.2.4 娲皇宫文物本体保护措施

5.3 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5.3.1 环境保护规划原则

5.3.2 环境规划策略

5.3.3 环境整治措施

5.3.4 视廊的保护

5.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5.4.1 女娲文化概况

5.4.2 保护与传承

5.5 展示与利用研究

5.5.1 合理的利用是对文物的保护

5.5.2 文物旅游的空间模式

5.5.3 文物展示的意义

5.5.4 展示与利用的原则和目标

5.5.5 娲皇宫的展示与利用规划

5.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展开▼

摘要

娲皇宫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我国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的中皇山,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物保护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概述,对文物保护的原则和相关理论作了探讨与总结。并通过研究文物保护规划的特点与内容,结合与本论文类似的国内成功案例,确定了适合娲皇宫的保护规划原则与目标。
   其次,以娲皇宫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与整理娲皇宫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对娲皇宫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对娲皇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及社会、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价,对娲皇宫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娲皇宫保护的关键性问题。
   最后,对娲皇宫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环境协调区,提出了明确的规划要求,并讨论了各保护区划的管理要求,以及文物的保护措施和环境保护规划;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本论文属于文物保护规划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