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饲料磷水平和混养对鲫鱼生长和水环境的影响
【6h】

饲料磷水平和混养对鲫鱼生长和水环境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鲫鱼养殖与营养学研究概况

1.2. 饲料磷研究概况

1.3. 池塘磷含量以及混养与水环境的关系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主要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意义

2. 饲料磷水平对鲫鱼生长、体成分和养殖系统水体环境和磷收支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设计

2.1.2.鲫鱼生长和体组成的的测定

2.1.3. 水质指标的测定

2.1.4. 磷收支的计算

2.1.5. 浮游生物的采集与测定

2.1.6. 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不同饲料磷水平围隔中鲫鱼的生长和体组成

2.2.2. 不同饲料磷水平围格中水质指标和泥样磷含量

2.2.3. 饲料中不同的磷含量对磷收支的影响

2.2.4. 饲料中不同的磷含量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3.3. 讨论

2.4. 小结

3. 在不同的饲料磷水平下混养鲢、鳙对鲫鱼生长、水质、浮游生物和磷收支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设计

3.1.2. 生长指标与全鱼营养成分

3.1.3. 水质指标

3.1.4. 磷收支

3.1.5. 浮游生物

3.1.6. 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磷饲料磷水平和养殖模式中鲫鱼、鲢鱼和鳙鱼的生长

3.2.2. 不同饲料磷水平下混养鲢鳙对水质的影响

3.2.3. 不同饲料磷水平下混养鲢鳙对磷收支的影响

3.2.4. 不同饲料磷水平下混养鲢鳙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鲫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围隔实验的方法,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研究了(1)不同饲料磷水平对鲫鱼生长、体成分和养殖水环境及磷平衡的影响;(2)高饲料磷和低饲料磷水平下混养鲢、鳙对鲫鱼的生长、体成分和水环境和磷收支的影响。所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磷酸二氢钙为磷源,配置成四种磷水平饲料,其可利用磷含量分别为1.5(D1)、4.7(D2)、6.3(D3)和9.0 g/kg(D4),相应的总磷含量分别为8.7、11.4、13.5和18.4g/kg。实验在12个围隔中进行,每组处理设置3个围隔,每个围隔中投放初始体重为44.08±1.36g的鲫鱼120尾,实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在各实验组间,存活率范围在96~100%之间,组间没有显著差异;饲料中的磷水平对鲫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饵料系数没有显著的影响;饲料中的磷水平对全鱼蛋白质含量和磷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但会对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和脊椎骨含量造成显著性影响。以脊椎骨的磷含量作为判断标准,则在饲料中的有效磷水平低于6.3g/kg时不能满足鲫鱼的磷需求。在实验过程中,水化学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并没有对鲫鱼产生明显的威胁;饲料中的不同的磷水平没有对溶氧、透明度、铵态氮和总氮含量造成显著的影响;然而,水体中的pH、可溶性磷酸盐和总磷含量会随着饲料中的磷水平的上升而上升,而亚硝态氮含量和氮磷比会随着饲料中的磷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在养殖的后半段,高磷饲料组(D3、D4)中的蓝藻占据了主要的优势,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0%以上,且高磷组中的总生物量要显著高于低磷饲料组(D1、D2)。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组成在不同的实验组间的变化趋势相近,且枝角类的密度峰值和饲料中的磷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
  2.实验设计2种配合饲料,通过调节饲料中的磷酸二氢钙的含量,使得饲料的总磷含量分别为8.7和13.5 g/kg,分别记为LF和HF,实验在12个围格中进行,每个围格放入初重相近的鲫鱼(71.00±0.58g)50条,一共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实验组记为L1、H1、L3和H3。其中L1和L3组投喂LF饲料,H1和H3投喂HF饲料。其中L3组和H3组中的每个围格除了鲫鱼外还放入10条白鲢(50.00±0.37g)和10条花鲢(25.46±0.79g)。结果表明:在投喂低磷饲料的时候,混养鲢、鳙对鲫鱼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有都产生抑制作用;不同的饲料磷水平对鳙鱼的生长没有影响,但鲢鱼在高磷组中表现出比低磷组中更好的生长效果;饲料的磷水平和养殖模式对氨氮、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但高磷纯养组中的硝态氮、亚硝态氮、可溶性无机氮则显著更低,而高磷混养组中的可溶性磷酸盐则是显著最高;在本实验中,饲料的磷输入是主要的磷输入途径,在47.93~63.09%之间,而饲料的磷水平和养殖模式都会对鲫鱼的磷输出、鱼的总磷输出、鲫鱼的磷利用率和鱼的总磷利用率造成显著影响;在系统中混养鲢、鳙还会显著降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