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研究
【6h】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本章小结

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的必要性

2.1 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改变社会困境的必然选择

2.2 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2.3 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本章小结

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的主要内容

3.1 大力发展生产力

3.2 镇压反革命和清剿土匪

3.3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4 扩大劳动就业

3.5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3.6 建设以社会救济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本章小结

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实践的特点、价值及局限

4.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的特点

4.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的价值

4.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的局限

本章小结

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的现实启示

5.1 大力发展生产力,夯实民生基础

5.2 积极扩大就业,解决民生之本

5.3 重视医疗卫生事业,解决民生之要

5.4 完善社会保障事业,解决民生之依

5.5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成果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一穷二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中国共产党能否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成了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这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仍关注和重视民生,始终将改善民生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地改善人民的生活,满足人民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的内容,对提高人民生活、巩固新生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等,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今天,重新研读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研究对时下解决和改善民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主要是由六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选题意义、国外内的研究现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同时对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的必要性。一方面,这是中国共产党改变社会现状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这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改善民生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第三部分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的主要内容。这是本文的着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大力发展生产力;镇压反革命和清剿土匪;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扩大劳动就业;致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以社会救济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部分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的特点、价值及局限。主要特点包括四个方面:人民性、实践性、全面性和制度性。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民生问题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实践上,增加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同时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在:重重工业,轻农业和轻工业和重政府主导,忽社会力量。虽然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小问题小缺陷,但是,毋庸置疑,瑕不掩瑜。
  第五部分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实践的现实启示。主要启示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大力发展生产力,夯实民生基础;二积极扩大就业,解决民生之本;三重视医疗卫生事业,解决民生之要;四完善社会保障事业,解决民生之依;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成果。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个方面:第一,思想内容全面;第二,研究框架清晰;第三,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