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增味剂对红火蚁存活和行为的影响
【6h】

增味剂对红火蚁存活和行为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1 .1 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

1 .2 红火蚁的防治方法

1 .3 化学防治的负面影响

1 .4 增味剂类型及主要功能

1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不同增味剂对红火蚁的毒杀作用

2 .1 试验材料

2 .2 试验方法

2 .3 结果与分析

2 .4 小结

3 增味剂对红火蚁各品级和虫态的毒杀效果

3 .1 试验材料

3 .2 试验方法

3 .3 统计分析

3 .4 结果与分析

3 .5 小结

4 增味剂在红火蚁蚁群中的毒性传递

4 .1试验材料

4 .2试验方法

4 .3结果与分析

4 .4小结

5亚致死浓度的增味剂对红火蚁行为的影响

5 .1 试验材料

5 .2 试验方法

5 .3 结果与分析

5 .4 小结

6 增味剂饵剂对红火蚁的毒杀效果

6 .1 增味剂不同剂型的毒杀效果

6 .2 增味剂胶饵浓度对红火蚁毒杀效果的影响

6 .3 胶饵投放滴大小对红火蚁毒杀效果的影响

6 .4 胶饵投放时间间隔对红火蚁毒杀效果的影响

7 增味剂胶饵配方的改良

7 .1 试验材料

7.2胶饵的改良试验

7 .3结果与分析

8 结论与讨论

8 .1 结论

8 .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红火蚁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入侵生物,对人类、动物和生态系统均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利用毒饵进行控制是防治红火蚁的最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频繁使用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农药对非目标物种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基于这一问题,本研究了筛选对红火蚁的毒杀作用的增味剂,进一步评价其对红火蚁各个品级的毒杀效果及在蚁群间的毒性传递规律、亚致死浓度下增味剂对红火蚁挖巢、觅食和弃尸行为的影响、探讨增味剂饵剂毒杀效果及使用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增味剂对红火蚁的毒杀作用及在蚁群中的传递
  研究表明,供试的几种增味剂水溶液对红火蚁均有毒杀效果,毒性强度与增味剂的浓度、处理时间成正比。根据毒杀效果筛选出毒性最强的两种增味剂即鸟苷酸二钠和甘氨酸。
  鸟苷酸二钠和甘氨酸对蚁群中各品级和虫态的毒杀都可以达到100%,时长为7-17d不等,具有慢性毒性的特征,可作为胃毒型饵剂防治红火蚁。不同浓度增味剂溶液对红火蚁的毒杀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两种增味剂溶液的毒性在工蚁间的传递速度最快,其次是幼虫,最后是生殖蚁。蚁巢中,甘氨酸溶液的毒性传递速率比鸟苷酸二钠溶液的快。两种增味剂溶液在喂药后1d就有会被传递到整个蚁巢的工蚁体内,受药工蚁的染色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最后都能100%传毒。
  2.亚致死剂量下甘氨酸和鸟苷酸二钠对红火蚁行为的影响
  红火蚁在取食0.02g/mL甘氨酸溶液或者0.05g/mL鸟苷酸二钠溶液后会影响红火蚁的正常的挖巢、觅食和弃尸行为。亚致死浓度的甘氨酸溶液和鸟苷酸二钠溶液会降低红火蚁的正常的挖巢、觅食和弃尸行为。与清水、糖水和鸟苷酸二钠溶液处理的红火蚁工蚁相比,用甘氨酸钠溶液处理的红火蚁工蚁的挖巢能力最差。用增味剂处理后的工蚁搬运0.5g火腿肠被搬完需要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其中用鸟苷酸二钠溶液喂养的红火蚁工蚁对巢穴内尸体的发现时间、开始丢弃所用的时间、丢弃完全部尸体所需时间均比其他两种长。鸟苷酸二钠溶液对红火蚁的弃尸行为影响最明显。
  3.甘氨酸、鸟苷酸二钠+糖浆饵剂对红火蚁的控制效果
  喂食胶状的鸟苷酸二钠溶液后的红火蚁死亡数量明显多于喂食蔗糖、30%糖水和其他剂型毒饵的红火蚁死亡数量。其中鸟苷酸二钠胶体红火蚁的毒性最为明显。
  相同时间间隔内,不同增味剂胶饵投放量对工蚁致死结果表明投放滴大小会影响毒杀效果。相同投放时间间隔内,投放量越大死亡率越高。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不断升高,当糖浆饵剂投放量为6uL在第7d工蚁的死亡率即达到60%。
  不同时间间隔投放糖浆饵剂对工蚁致死结果表明饵剂投放时间间隔会影响胶饵的毒杀效果。在相同投放量的情况下,投放间隔时间越短死亡率越高。
  添加防腐剂和保湿剂糖浆饵剂对工蚁致死结果表明防腐剂对毒饵的毒杀效果没有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