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6h】

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和方法

2.临床资料及结果

动物实验

1.实验对象及方法

2.实验资料及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通过临床疗效观察与动物实验研究的方法,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指标变化的角度,探讨益气活血法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 研究方法: 1、临床观察部分:选择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第一阶段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全部病例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予常规脑保护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脑保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灯盏细辛注射液。疗程72小时。通过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值(NE%)、纤维蛋白原(FIB)、中风病证候积分(以下简称“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等对比观察,探讨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 2、动物实验部分:选用血管内直接线栓闭塞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大鼠脑梗塞模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大鼠模型作为动物实验对象,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用大鼠42例,其中脑梗塞模型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例;假性脑梗塞模型8例,编入假手术组;死亡4例,予以剔除。治疗组给予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和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予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48小时后即刻处死大鼠并断头取脑,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干湿重比、脑梗死区域重量等指标测定。通过对不同组别大鼠的上述指标的对比观察,探讨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 研究结论: 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大脑梗死引起NSE、WBC、NE%、FIB、证候积分和NIHSS升高。通过临床观察证实,经益气活血法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好转,提示脑神经元受损的程度减轻,从而证明益气活血具有有脑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益气活血法降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白细胞水平,从而可能减轻其与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减少中性粒细胞向缺血区病灶的游走、浸润,改善微循环,抑制缺血半暗带中脑细胞的凋亡及促进凋亡细胞复苏,减小半暗带面积,使NSE的血清浓度下降有关。提示益气活血法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2、大鼠在缺血中风后,大脑相应区域梗死、水肿并伴有神经功能缺失,经过益气活血法治疗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得到改善;但是在减小脑梗死区域重量、减轻脑水肿方面却得出了阴性结论。故提示益气活血法可能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