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诊断代谢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6h】

新诊断代谢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或诊断标准

1.1WHO的1999年定义[16]

1.2EGIR于1999年对非糖尿病者给出的定义[16]

1.3NCEP在2001年下的定义(即ATⅢ)[18]

1.42004年CDS的诊断标准[19]

1.52005年IDF的诊断标准[20,21]

2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2.1胰岛素抵抗(IR)

2.2遗传和环境因素

2.3其他因素

3代谢综合征的西医治疗

3.1改善生活方式

3.2有效控制血糖

3.3有效的降压

3.4有效的调脂

3.5减肥药物

3.6抗血小板凝集

4中医对MS的认识

4.1病因病机

4.2代谢综合征的中医冶疗

5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2.1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修订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2.2中医分型

2.3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积分量化标准

2.4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材料

3.2标本采集及存放

3.3标本的测定

3.4统计方法

4研究结果

4.1三组研究对象纳入后一般情况的比较

4.2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合并MS各组分危险性的相关性

4.3三组炎症指标的比较

4.4病例组炎症因子与MS各组分的相关性分析

5讨论

5.1本研究纳入对象的一般情况

5.2代谢综合征各分型与炎症因子TNF-α、hs-CRP的相关性分析

6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新诊断代谢综合征患者脾虚湿阻型和气阴两虚型的各组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两证型与炎症因子TNF-α、hs-CRP的相关性,为代谢综合征的预防、病情发展以及疗效监测提供客观实验室依据,也为规范中医证型提供客观指标。 方法:文献研究主要通过查阅大量古代和现代中、西医国内外文献,总结和评价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现状;临床研究,新诊断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选取脾虚湿阻型、气阴两虚型各30例,同时设30例正常对照,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液作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检查(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并对三组有关指标进行分析评估。 结果: 1、本研究纳入的新诊断代谢综合征患者多包含以下组分:中心性肥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空腹血糖升高。 2、新诊断代谢综合征患者多表现为脾虚湿阻型和气阴两虚型,三组各指标的比较如下: ①年龄、性别构成: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②腰围、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脾虚湿阻组>气阴两虚组>正常对照组(P<0.05): 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对照组>脾虚湿阻组>气阴两虚组(P<0.05); ④收缩压、舒张压:气阴两虚组>脾虚湿阻组>正常对照组(P<0.05): ⑤合并高血压危险性:气阴两虚组>脾虚湿阻组(P<0.05); ⑥MS组成成分积分:气阴两虚组>脾虚湿阻组(P<0.05)。 3、本研究中,新诊断代谢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TNF-α、hs-CRP水平与WC、TG、FPG呈正相关,与HDL-C、SBP、DBP无明显相关。 4、新诊断代谢综合征患者各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TNF-α、hs-CRP的相关性 ①OTNF-α:脾虚湿阻组>气阴两虚组>正常对照组(P<0.05); ②hs-CRP:脾虚湿阻组>气阴两虚组>正常对照组(P<0.05)。 5、新诊断代谢综合征患者两个常见证型之间的比较相对于气阴两虚型患者,脾虚湿阻组患者具有以下特点:腰围较大、TG较高、FPG较高、TNF-α水平高、hs-CRP水平升高等;气阴两虚组则合并高血压危险性相对较高。 结论:新诊断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确实存在慢性低度炎症状态,炎症程度与WC、TG、FPG的水平呈正相关,与 HDL-C、SBP、DBP的水平无明显相关,不同证型的炎症程度有所差异,脾虚湿阻型的炎症程度大于气阴两虚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