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女性房事养生的古代文献整理研究
【6h】

女性房事养生的古代文献整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房事养生的历史源流

(一)渊源于远古商周

1.《周易》中的阴阳之道

2.其它文献的相关论述

(二)奠基于春秋战国

1.《礼记》中关于婚配和房事的论述

2.诸子百家关于房事养生的论术

3.马王堆汉墓房中医书的房事养生理论

4.《黄帝内经》有关女性房事养生的内容

5.房中八家的著作

(三)繁荣于汉唐时期

1.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关房事养生的论述

2.葛洪《抱朴子内篇》中的房事养生观

3.孙思邈《千金要方》关于房中补益的论述

(四)阻滞于宋元两朝

1.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论子嗣与胎教

2.朱丹溪谈色欲

(五)徘徊于明清两代

1.万全的《万密斋医书》

2.《景岳全书》论交合“十机”

二、女性房事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乐而有节

1.欲不可早

2.欲不可绝

3.欲不可纵

(二)房事宜忌

1.顺应自然

2.和调饮食

3.避会三期

4.情绪平和

5.清洁卫生

(三)婚配适度

1.年龄相当

2.同姓不蕃

三、女性房事养生的主要方法

(一)交合之机

1.安神定志

2.动情征兆

(二)交孕之机

(三)交合动作

(四)保养肾精

1、食物与方药

2、针炙和按摩

四、男女两性房事养生差异性初探

(一)男女生殖发育的差异

(二)男女性生理的差异

1.女子性生理的特点

2.男子性生理的特点

(三)男女房事养生原则的异同

1.男女房事养生原则的异同

2.男女房事养生方法的异同

五、讨论与展望

(一)讨论

1.房事应因人而异

2.房事与健康、衰老、寿夭的关系

(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性生活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一样,是人类本能的需要和追求。古人早就认识到性生活对于人的重大意义,提出了“食色,性也”以及“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说法。房事生活不仅和个人的健康长寿密切相关,而且还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殖和体质好坏。所以在我国博大精深、深厚悠远的中医养生文化中,房事养生可以说是诸多养生事宜中最根本、最关键的一个方面,堪称第一养生学。但由于长期以来封建理学思想的禁锢束缚,特别是封建男尊女卑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女性往往对此持错误的态度,认为房事是丑陋肮脏或者难以启齿的。所以本文对中国古代房事养生文献资料中,有关女性房事养生的内容进行整理与研究,以促进女性的健康长寿和家庭的稳定和谐。 房事养生,又可称为“性保健”,是探讨有关性生活的保健养生之道,即运用调神、导引、吐纳、按摩、药饵、食疗等各种养生疗法和谐夫妻生活,调节房事活动,以达到强壮康健,祛病延年目的的一种自我保健的方法,属于房中医学的范畴。我国房事养生学历史悠久,其渊源于远古商周,早在《周易》、《诗经》中已有论述,当今学者即推测八卦太极图为生殖崇拜之产物;奠基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相关理论,马王堆汉墓医书中有大量的房事养生论述,而《内经》奠定其理论基础;繁荣于汉唐时期,正值中华民族繁盛之时,其包容开放的态度使有关房事养生的著作层出不穷;阻滞于宋元两朝,因程朱理学思想的盛行而严重阻碍了房事养生学的发展;徘徊于明清时代,明清时代中医学得到一度的飞速发展,也稍微带动房事养生学的进步,但封建理学思想的遗毒仍贻害无穷,故徘徊不前。 纵览历代房事养生的文献资料,整理总结出女性房事养生的基本原则即是要房事适度,乐而有节制,不过早开始性生活、保持规律的性生活、不纵欲,另外房事生活有一定的宜忌,要顺应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不饱食醉酒入房,并且女性行房要注意避开月经期、孕期和产后哺乳期。这些原则对现代女性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另外还对女性房事养生的主要方法做出了总结,主要概括了如何把握交合的时机、交合受孕的时机,交合时具体的动作姿势以及我国古代传统的补肾益精的方法,比如大量的食物方药和按摩导引等等。当然房事生活是两性之间的事情,在讨论女性房事养生内容一定会涉及男性方面,所以在总结女性房事养生的原则方法时对男女性房事养生的差异性做了初步的探讨,从男女性生殖发育、性生理方面,以及男女房事养生的原则方法等方面来阐述其差异。房事除了男女性之间的差异外,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状况和体质的人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在讨论部分也做了详细的论述。 总之,房事养生和人的健康、寿命息息相关,对于女性房事养生原则理论和方法的整理归纳,有助于女性的健康、两性生活的和谐、后代的健康,深信中医房事养生必定能以自身独特的理论特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人类的养性、优生等做出更大的贡献。但由于前人在此方面所做的研究很少,本文仅做初步的探讨性的总结,粗糙不足之处再所难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