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针组穴健脾法干预脾虚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研究
【6h】

三针组穴健脾法干预脾虚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脑瘫研究概要

第一章 西医对脑瘫的研究

一、脑瘫定义沿革

二、流行病学调查

三、脑瘫病因研究

四、脑瘫辅助检查

五、脑瘫临床分型

六、脑瘫临床分度

七、脑瘫治疗手段

八、脑瘫康复评定

第二章 中医对脑瘫的研究

一、病因病机

二、临床诊断

三、辨证分型

四、治疗原则

第三章 针灸治疗脑瘫

一、针灸治疗脑瘫临床概况

二、针灸治疗脑瘫机理研究

第四章 三针组穴疗法

一、三针组穴疗法来源

二、三针组穴疗法类型

第二部分 从脾论治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脾的生理功能

一、脾为后天之本

二、脾主四时

三、人以胃气为本

四、脾胃表里相关

五、脾与他脏相关

六、脾-经络-脑相关

第二章 脾虚的病理病机探讨

一、脾虚的病因

二、脾虚的病机

三、脾虚证的现代研究

小结

第三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第一章 病例选择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第二章 临床试验方案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观测指标

四、疗效评定标准

五、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病例分析

二、总疗效比较

三、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

四、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及疗效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第一章 脑瘫患儿脾胃特点

一、脑性胃瘫

二、脾常不足

第二章 三针组穴健脾法治疗脑瘫患儿脾虚证的临床思路

一、诸病不愈当治脾胃

二、补后天以益先天

三、针刺选穴依据

第三章 研究结果分析

一、两组总有效率及疗效等级分析

二、脾虚症状量表分析

三、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分析

第四章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一、样本量和研究方法

二、量表的应用

三、选穴、配穴的合理性

四、家长的积极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小儿脑瘫脾虚证量表

附录二 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文采用三针组穴健脾法治疗脑瘫,并用《小儿脑瘫脾虚证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对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脾虚症状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探讨此方法在脑瘫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
  本课题所有病例均来自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小儿脑病门诊于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在门诊治疗的病人。在病人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符合要求的40例脑瘫患者分成三针组穴健脾法治疗组(20例)和传统针刺法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期间均指导家长在家自行综合康复训练并给予中药免煎冲剂异功散口服的基础上,治疗组选取头针配合健脾组穴针刺,对照组参照教材选穴针刺。每日针刺1次,每周治疗5次,休息2天,12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小儿脑瘫脾虚证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观察指标变化。
  结果:
  1.据《小儿脑瘫脾虚证量表》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组治疗前后主要和次要症状、体征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大便失调、形体消瘦、口流清涎三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标组间对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3.据《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治疗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纲,从脾论治小儿脑性瘫痪,采用三针组穴健脾针法对改善脑瘫患儿脾虚症状,改善其营养不良、体质差、易外感等状况,从而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积极意义,为临床小儿脑瘫的论治提供了中医指导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