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靳三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硬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6h】

靳三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硬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一、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一)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从经筋论治的认识

(二)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病因病机

(三)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治则

二、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三、 痉挛性瘫痪的治疗

(一) 以针灸为主的疗法

(二) 以中药为主的疗法

(三) 运动疗法

(四) 生物反馈疗法

(五) 药物应用

(六) 综合疗法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

(一) 研究资料

(二) 治疗方案

(一) 一般资料比较

(二) 主要指标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脑中风急性发作的抢救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其康复进程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后遗症的致残性严重影响着患者生存质量。脑中风后最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是病变半球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包括肌张力增高(发病早期或软瘫期可以降低),腱反射亢进(发病早期或软瘫期可以减弱),病理反射阳性,可有踝关节阵挛;肢体运动时出现粗大的病理模式或协同运动,表现为上肢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以伸肌张力增高为主。严重痉挛可导致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痉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痉挛所致的尴尬可能使病人隔离社会,慢性疼痛可致抑郁,中风乃临床多发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本病发病率将越来越高,中风患者将对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寻找一种廉价有效的方法,使中风患者能够达到自理乃至基本康复,回归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脑中风后的康复治疗目前已成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将用靳三针结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硬瘫,探讨其对中风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
  观察靳三针配合作业疗法治疗中风后硬瘫的临床疗效,为本病的治疗寻找一种确切有效的综合方法。
  方法:
  90例确诊的中风后硬瘫的患者均为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神经内科的住院或门诊病例。90例患者最终完成观察,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采用靳三针和作业疗法),和对照组(45例,采用作业疗法)。治疗组取穴:颞三针、肩三针、手三针、足三针、膝三针、踝三针,根据针灸专家靳瑞教授制订的取穴方法,均为患侧取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选用华佗牌30号1.5寸毫针进行针刺。具体穴位针刺操作应该根据阴阳经辩证施术,采用阴阳兼顾,协调阴阳的针刺手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治疗6天,4周为一疗程。治疗组作业疗法:包括抗痉挛体位、卧位翻身、坐起、床椅转移、卧位四肢关节的主动、被动运动、上肢精细功能的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训练每日一次,每次60min,每周治疗6天,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作业疗法。各组分别于疗程结束后统一评定疗效。采用临床改良Ashworth评分法评定痉挛程度,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
  结果:
  经过四周治疗,改良Ashworth评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O1);治疗4周时,FMA评分两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评分增加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O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主要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结论:
  靳三针配合作业疗法是治疗中风后硬瘫的有效方法,具有降低肌张力、增强运动功能的作用,在改善主要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纯的作业疗法。靳三针与作业疗法的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能形成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模式,具有疗效独特,临床价值明确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