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提插补泻手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6h】

提插补泻手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文献研究

一、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一)病名阐述

(二)病因病机

(三)历代文献对中风病的治法治则

二、现代中风偏瘫针灸治疗概况

三、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作用机制

四、历代中医对针灸补泻手法的论述

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六)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二)一般情况

(三)治疗方法

(四)疗效评价标准

(五)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医总体疗效比较:

(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变化比较:

(三)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比较:

讨论

一、提插补泻手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中医机理探讨

二、提插补泻手法治疗中风偏瘫可能的作用机理探讨

三、提插补泻手法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评价

四、进一步研究思路

结语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

附表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

附表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提插补泻手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探索一种疗效确切、易于操作的治疗方法。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提插补泻手法治疗组30例和电针对照组30例。两组选取相同穴位,治疗时间为每周五次,每天治疗一次,休息两天后继续治疗,连续治疗4周,并于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价采用《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
  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比较经 Ridi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插补泻组疗效优于电针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针刺提插补泻手法与电针治疗中风偏瘫均有明显效果,都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更明显,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