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运用肝肾同源理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探讨
【6h】

运用肝肾同源理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整理与研究

一、肝肾同源理论的研究

(一).有关“肝肾同源”概念的探析

(二).“肝肾同源”是“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简称,“乙癸同源”是肝肾相关的理论基础,“肾肝同治”是协调肝肾的治疗法则。

(三).“肝肾同源”理论的现代研究

二、肝肾同源理论在骨科临床应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探讨

(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理论探讨

(二).补肝肾、强筋骨治法作用机理的探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2.研究方案

3.观察指标

4.统计分析:

二、结果

1. 两组疗效比较

2. 两组治疗前后有关骨代谢生化检测结果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BMD值的比较

三、讨论

第三部分 结 语

第四部分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一、存在问题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对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系统探讨了中医“肝肾同源”理论的内涵以及在骨科临床中的应用。同时,本文从骨科常见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入手,以“肝肾同源”理论为指导,采用补益肝肾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观察补益肝肾法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血生化、骨密度变化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肝肾同源”理论对骨科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方法:按照前瞻性试验性研究、随机对照方法,以随机原则将60例患者按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案为对照组:钙尔奇D(每片含钙600mg,维生素D125U。600mg/次,每天2次,口服)和阿伦磷酸钠(10mg,每天1次,非卧位、早餐前30min口服)。治疗组:用补肝肾方药(仙灵脾12g、仙茅12g、骨碎补30g肉苁蓉10g熟地20g、当归10g、川芎10g、巴戟天10g,牛膝10g,枸杞子12g,白芍12g等药味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00ml,日服2次)加钙尔奇D和阿伦磷酸钠治疗(用法及用量同前对照组)。治疗疗程: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测两组症状体征积分、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变化及测定腰椎骨密度(BMD)的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80%,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有关骨代谢生化检测结果比较,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疗效相当。治疗前两组病人BMD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BMD明显高于对照组BMD(P﹤0.05)。在本研究中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肝肾方药治疗,临床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稳定地增加骨密度,更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体现了肝肾同源理论在绝经后骨质疏松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论:“肝肾同源”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可采用“肾肝同治”的治疗法则。现代医学研究使人们对祖国医学中“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源”的生理功能有了客观的认识,为临床运用。坚持强筋与壮骨、补肝与益肾同步,确立筋骨并重、肝肾同治、阴阳并补的治疗原则,是传统医学理论在骨伤科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体现和发挥。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是人体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和退化等多种综合因素导致骨吸收与骨形成失去平衡,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所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推进,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常合并有严重的并发症,成为威胁中老年妇女的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补肝肾、强筋骨是骨质病变的主要治法之一。自拟补肝肾方的组成以“肝肾同源”的理论为指导,肝肾同治、筋骨并重、阴阳并补,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