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有关中医问题的探讨——传统文化至科技文化的医学形态
【6h】

有关中医问题的探讨——传统文化至科技文化的医学形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传统文化与中医

一、传统文化为“道统文化”

二、儒释道三家

三、文武之学

四、以道成医

五、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中医问题

第二章 科技文化与中医

一、现代科技对中医的双面影响

二、“科技文化”的含义

三、科技文化与中医

四、中医对现代科技的作用

五、与科技文化有关的一些中医问题

第三章 中医与西医

一、西医的渊源及现状

二、中医学与西医学的相关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代的中国汇集了“传统文化”和“中医”、“科技文化”和“西医”等文化形态。“传统文化”和传统“中医”经过了时间的跨度,“科技文化”和“西医”经过了空间的跨度,所以这在当今的中国可谓是一种“时空”的交汇。不同的文化形态在磨合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诸多问题。本论文对已有的文献资料重新进行综合归纳,并理性思辨、探索总结,从“文化”的视角,围绕“有关中医问题的探讨”这一主题,探讨了从“传统文化”到“科技文化”与中医有关的一些问题,并试图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论文的核心部分为第一章“传统文化与中医”。我们中医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中医之所以出现种种问题也在于自身“气虚”。如果说一个西医连西医基础是通过解剖、试验等方法而产生的这一基本出发点都不知道的话,那简直是难以想象及不可思议的,但对于我们中医,这种“不可思议”几乎成了“正常”的事情。所以解决相关中医问题的关键,必须要正本清源,“其身正,不令而行。”另外,以战术来说,中医的根源在传统文化,而中医的“高处”亦在传统,《孙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善战者,求之于势”。
  全篇论文的主体分三个部分:一、传统文化与中医;二、科技文化与中医;三、中医与西医。
  第一章借助清代名医汪昂的一段话并加以展开,自“道”至“中医”,层层跌进。首先是传统文化的主题“道”,“道”文化影响着我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以至于可称之为“道统”。而传统社会中“道”文化的主干则是“儒释道”三家。这三家,特别是道家,对中医的影响可谓是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另外,传统社会的文学武术也主要依托于这三家而存在,并流转传承。“文”和“武”的学术修为在古代中医界是较为普遍的,这是中医产生的前提和必须条件。本章的主体是“以道成医”,包括两方面:“医术的形成”和“医士的形成”。其中展示了古人让人叹为观止的伟大成就。本章的最后简单地探讨了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中医问题。
  第二章讨论了当中医进入“科技文化”之后所产生的一般性问题及一些个别性问题,在较深或者较初始的层面探讨“科技文化”以及西医与中医之间的关系。首先讨论了“科学”的实质,进而探讨了科学与中医的关系,以及中医在“科技文化”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问题。其中从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西方文明的不足等的层面进行了探讨说明。最后是中医在“科技文化”的环境中所出现的一些散在性问题。
  第三章探讨了“中医与西医”的一些相关问题,其实在第二章就已经有讨论过中医文化与西医文化的内容,在此对于西医则是采取了多肯定的态度。本章从西医说起,讨论了西医的发展变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接着讨论了“中西医结合”的有关问题,以“‘干细胞’的应用和经文的对应”为例肯定了“中西医结合”及其发展前景。最后说明了西医将最终有益于中国医学的发展。
  通过以上探讨及分析,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若干结论:
  1.“传统文化”是中医赖以产生、发展壮大的滋养源泉,脱离了“传统文化”,中医势必将渐趋枯萎。
  2.中医在百年来所遭遇的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文化缺乏“理解”、“体行”等。
  3.目前“科技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弊大于利,甚至中医时常处于一种“有名无实”的状态;但若合理利用“科技文化”,则会有益于中医的发展。
  4.“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虽然很曲折,但是却是可期的;西医学终将在整体上有利于中国医学的发展壮大。
  所以本篇论文旨在希望能够有助于中医向传统的方向回归,同时可以避免不应该出现的中医问题以及为解决某些问题提供参考。希望中医能够健康正常的存在、发展壮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