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舒正颗粒在治疗“糖脂类病”(糖尿病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机理研究
【6h】

舒正颗粒在治疗“糖脂类病”(糖尿病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机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中医脾虚痰瘀理论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

1.以脾虚为发病的关键因素

2.脾胃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

3.痰浊瘀血为标

二.中医“浊毒”与糖、脂毒性的相关性

1.浊毒之成因

2.浊毒之特性

3.浊毒与糖毒性的相关性

4.浊毒与脂毒性的相关性

5.浊毒与糖、脂毒性在发生并发症中的相关性

三.关于糖毒性和脂毒性的现代医学研究

1.关于糖毒性

2.关于脂毒性

四.关于胰岛素抵抗的现代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三、研究方法

四、观察方法

五、检测方法

六、疗效评定标准

七、统计学处理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 论

一.关于糖脂类病中医方面的认识

二.关于糖脂类病之“浊毒”在现代医学方面的认识

三.舒正颗粒治疗糖脂类病的机理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初步提出糖脂类病(糖尿病相关疾病)的概念及发病机理,并将糖、脂毒性与中医“浊毒”联系起来,通过临床观察证明中医益气健脾、祛痰逐瘀法有助于此类疾病的治疗。
  方法:
  本课题以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共选取符合标准的门诊及病房患者50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取前瞻性资料研究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的干预,治疗组予舒正颗粒,对照组予罗格列酮或比格列酮,采集患者两次不同时间(间隔时间为1个月)的的实验室指标(包括空腹血糖、血脂、血压、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性、C反应蛋白、血沉等)及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的变化,采用中医症状记分法试验前后各评价1次。最终通过统计学分析,初步总结出糖脂类病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医益气健脾、祛痰逐瘀法临床治疗的可行性。
  结果:
  中医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经过舒正颗粒治疗后,显效率53.3%、有效率40.0%、无效率0.7%;对照组经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治疗后,显效率30.0%、有效率35%、无效率35%。其中尤其对于形体肥胖、眩晕、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口淡、食少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西医方面,治疗组经过舒正颗粒治疗后,体内糖、脂代谢及内环境、胰岛素抵抗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特别是空腹血糖、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舒张压及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结论:
  通过文献查阅及实验研究,证明糖脂类病(糖尿病相关疾病)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同的病因病机,并且与中医“浊毒”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通过中医益气健脾、祛痰逐瘀的方法来帮助降低体内的糖脂毒性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舒正颗粒在本实验研究结果已经显示,无论是中医总体疗效或是其中症状,还是西医实验室指标前后对比,均证明舒正颗粒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这也为今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