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尼古丁药动学中的微透析与稳定同位素标记联用技术研究
【6h】

尼古丁药动学中的微透析与稳定同位素标记联用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1 微透析技术概况

2 稳定同位素技术概况

3 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与微透析技术联用的设想

4 尼古丁相关研究

5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第一章 尼古丁与氘代尼古丁分析方法的建立

1 前言

2 仪器与试药

3 方法和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第一节 体外研究

第二节 体内研究

第三章 不同给药途径的尼古丁药动学研究

1 前言

2 仪器与试药

3 方法与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第四章 两种尼古丁透皮制剂的药动学过程研究

1 前言

2 仪器与试药

3 方法与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结论和建议

1 结合微透析技术与稳定同位素内标法进行局部与整体药动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学流程

2 研究结论

3 本课题的创新性

4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5 对今后本课题深入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1目的:
  本课题研究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药药动学中的微透析与稳定同位素标记联用技术研究》(编号:30772791)的部分内容。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将稳定同位素内标法结合微透析技术应用于经皮给药与注射给药系统研究的可行性,并考察与方法学相关的体内外影响因素,建立起利用“稳定同位素内标物”与微透析采样技术进行中药局部与整体药动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通过利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物作为内标物,实现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动态监测,解决常规微透析研究中回收率的可变性问题。模型药物是尼古丁(Nicotine),内标物是氘代尼古丁(DL-Nicotine)。
  2方法: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2.1尼古丁与氘代尼古丁的分析方法建立
  建立液质联用(LC-MS/MS)法测定尼古丁与氘代尼古丁浓度的方法。尼古丁进样量在0.0107-10.7000μg/mL范围内,氘代尼古丁进样量0.0101-10.1480μg/mL范围内考察了方法的线性关系与日内、日间精密度,以及尼古丁与氘代尼古丁的稳定性。
  2.2微透析探针的回收率与释放率研究
  由于探针透析膜的透过性是双向的,如果把物质透入探针内部的过程称作“回收”,那么物质透出探针的过程则可称为“释放”。本部分研究主要内容是,分别在体外与体内环境下,对待测药物回收率与内标物释放率进行研究。(注:微透析的体内外实验中,灌流液与透析媒体均以人工细胞外液——Krebs-Ringer溶液为介质进行配制。)
  2.2.1体外研究
  通过改变灌流液流速与透析媒体(尼古丁)的浓度,分别考察灌流液流速与透析媒体浓度对尼古丁回收率与氘代尼古丁释放率的影响,测定氘代尼古丁释放率与尼古丁回收率之间的比例关系(P)。另外还考察了尼古丁回收率的日内重现性和氘代尼古丁释放率的日内稳定性(重现性试验通过在8个不同浓度的透析媒体中进行,循环4次测定尼古丁回收率,同时在全过程中测定氘代尼古丁释放率)。
  2.2.2体内研究
  家兔为实验动物,腹部皮下植入探针,灌流液为含氘代尼古丁的Krebs-Ringer溶液,浓度为172ng/mL,流速为1μL/mL。通过减量法测定氘代尼古丁在10h内的释放率,考察其体内稳定性。另外,通过比较体内实验前后氘代尼古丁(内标物)的释放率变化,评价探针的可重复利用性。
  2.3尼古丁的体内过程研究
  家兔为实验动物,耳缘静脉与腹部皮下植入探针,灌流液为含氘代尼古丁的Krebs-Ringer溶液,浓度为172ng/mL,流速为1μL/mL。尼古丁的给药途径分别为肌肉注射与皮下注射,每种给药方式下同时进行血液微透析实验及皮肤微透析实验,取样过程保持家兔清醒状态(非自由活动),取样时间为10h。通过测定氘代尼古丁释放率,同步校正计算尼古丁回收率,实现体内尼古丁浓度的动态监测。
  根据结果绘制药时曲线并进行房室模型分析及药动学参数计算。
  2.4两种尼古丁透皮制剂的药动学研究
  结合稳定同位素内标法与微透析采样技术,对尼古丁的两种不同透皮制剂——市售尼古丁贴剂(力克雷)与自制尼古丁巴布剂的体内药动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家兔为实验动物,耳缘静脉与腹部皮下植入探针,灌流液为含氘代尼古丁的Krebs-Ringer溶液,浓度为172ng/mL,灌流液流速为1μL/mL。将两种透皮制剂分别贴于家兔已脱毛的腹部皮肤(给药部位处于半透膜位置上方),同时进行血液微透析实验及皮肤微透析实验,取样过程保持家兔清醒状态(非自由活动),取样时间在20h以上。通过测定氘代尼古丁释放率,同步校正计算尼古丁回收率,实现体内尼古丁浓度的动态监测。
  根据结果绘制药时曲线并进行房室模型分析及药动学参数计算。
  3结果:
  3.1建立了尼古丁与氘代尼古丁的含量测定方法——液质联用法
  液相条件:色谱柱:Hypersil Gold C18柱(150×2.1mm,3μm,Thermo,USA);流动相:甲醇-2mmol/L乙酸铵(70:30);流速:0.21mL/min;进样量:5μL。
  质谱条件:离子源为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ESI);喷雾电压:3.0kV;鞘气压力:25psi;辅助气流量:5 arbitrary units;金属离子传输毛细管温度:300℃;碰撞能量:25eV;正离子检测;扫描方式:选择离子反应监测(S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163/130(尼古丁),m/z166/130(氘代尼古丁)。
  在该条件下,峰形良好,杂质无干扰,出峰时间约2.7min。尼古丁进样量在0.0107-10.7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y=5560.95x+37828.8, r=0.9997,r=0.9997,定量下限:0.0107μg/mL(S/N>10)。氘代尼古丁进样量在0.0101-10.14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y=5074.83x+50473.3, r=0.9999,定量下限:0.0101μg/mL(S/N>10)。
  精密度试验中,低、中、高三个浓度的质控样品的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4.2%、4.5%、2.7%(尼古丁);3.8%、7.3%、3.9%(氘代尼古丁)。日间紧密度RSD分别为:11%、1.2%、3.6%(尼古丁);6.4%、2.3%、4.6%(氘代尼古丁)。在室温放置12h和-20℃反复冻融3次的低、中、高三个浓度的标准品溶液稳定性良好。
  3.2微透析探针的回收率研究
  3.2.1体外研究
  尼古丁回收率、氘代尼古丁释放率均随灌流液的流速增加而降低。同一流速下测得的尼古丁回收率与氘代尼古丁释放率无显著性差异,两者近似相等。尼古丁回收率、氘代尼古丁释放率均与透析媒体浓度无关。同一浓度的透析媒体中测得的尼古丁回收率与氘代尼古丁释放率无显著性差异,两者近似相等。尼古丁回收率具有良好的日内重现性;氘代尼古丁释放率具有良好的日内稳定性。由此说明,在尼古丁微透析研究中可以通过氘代尼古丁(内标物)的释放率校正尼古丁(待测药物)的回收率。
  3.2.2体内研究
  在连续10h体内取样过程中,氘代尼古丁的释放率为31.7912%±5.3%(mean± SD,n=4),在一定的范围内摆动。
  3.3尼古丁的体内过程研究
  肌肉注射尼古丁(剂量:11.99mg/kg)后,通过血液微透析取样分析,测得尼古丁的在血液中的动力学过程属一房室模型,尼古丁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动力学过程;通过皮下微透析取样分析,尼古丁在皮下组织中的动力学过程属二房室模型,尼古丁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皮下注射尼古丁(剂量:7.19mg/kg)后,通过血液微透析取样分析,测得尼古丁在血液中的动力学过程属二房室模型,尼古丁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动力学过程;通过皮下微透析取样分析,尼古丁在皮下组织中的动力学过程属一房室模型,尼古丁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3.4两种尼古丁透皮制剂的药动学研究
  尼古丁贴剂(剂量:11.31mg/kg)给药后,通过血液微透析取样分析,在血液中的动力学过程属二房室模型,尼古丁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动力学过程;通过皮下微透析取样分析,尼古丁在皮下组织中的动力学过程属一房室模型,尼古丁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自制巴布剂(剂量:191.68mg/kg)给药后,通过血液微透析取样分析,在血液中的动力学过程属二房室模型,尼古丁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动力学过程;通过皮下微透析取样分析,尼古丁在皮下组织中的动力学过程属一房室模型,尼古丁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4结论:
  4.1建立了“稳定同位素内标法”,实现了待测药物回收率的动态监测,有效提高药动学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4.2建立了液质联用法(LC-MS/MS)同时测定微透析样品中尼古丁与氘代尼古丁浓度的方法,为“稳定同位素内标法”的应用奠定了分析基础。
  4.3建立了在家兔体内多部位植入探针的方法,同时进行血液与皮下微透析实验,实现了尼古丁整体药代动力学与局部药代动力学的对比研究。
  4.4建立了微透析技术与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联用进行中药整体药动学及局部药动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学。将“稳定同位素内标法”应用于尼古丁的微透析研究中,对尼古丁的经皮给药系统与注射给药系统进行了药动学研究,方法可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