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院心内科1999、2009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横断面对比研究
【6h】

我院心内科1999、2009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临床横断面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1.1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沿革

1.2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2.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3.西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3.1 西医学对慢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变化认识的演变:

4. 慢性心力衰竭的西药治疗: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一年内多次入院患者的资料搜集

1.5 心功能分级标准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1928年分级标准:

1.6 慢性心力衰竭病例资料收集表的建立

1.7 建立数据库

1.8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性别比例及其变化:

2.2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年龄构成及其变化:

2.3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基础疾病构成及其变化:

2.4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入院心功能分级情况对比:

2.5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住院天数对比:

2.6 两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预后对比:

2.7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部分常见合并症:

2.8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西药使用情况:

2.9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中医药治疗情况及其变化:

讨论

1. 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2. 西医药物治疗对比

3. 中医证候分布对比:

4. 中医药物治疗对比:

5.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调查显示近几十年来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病因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近几十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认识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在此指导下药物治疗上亦随之经历了相关变化:从以洋地黄及利尿剂、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与扩血管药物为主,转变为以ACEI及β受体阻滞剂为基础的治疗。多家医院及多个地区的调查显示出上述变化。在目前中医院住院病人的治疗中,中西药物多同时使用,在西药治疗变革的同时,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治疗是否存在相应变化,目前尚缺乏资料。
  目的:调查10年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中西医药物治疗等变化趋势。
  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1999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及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院第一诊断为(含有)慢性心力衰竭的出院病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中西医药物治疗的变化。
  结果:共入选病例202例,其中1999年91例(男54例,女37例),2009年111例(男60例,女51例)。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1999年组:65.33±12.134岁,2009年组:69.54±11.071岁(P=0.01)。两组平均住院天数1999年组为20.33±10.32天,2009年组为11.65±5.88天(P<0.00)。而在入院心功能分级上心功能Ⅱ、Ⅲ、Ⅳ比例分别为:1999年21%:52%:24%,2009年16%:38%:46%(P=0.02)。两组在好转及死亡率方面未见明显差异。在导致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方面:风湿性心脏病的比例从1999年的26%下降到16%,冠心病比例从25%上升到45%。
  住院期间西药药物应用情况1999年组:口服硝酸酯类73.6%,静脉硝酸酯类14.3%、洋地黄类73.6%、ACEI类53.8%、利尿剂52.7%、醛固酮受体拮抗剂30.8%、CCB类37.4%、β受体阻滞剂28.6%、ARB类0%;2009年组:口服硝酸酯类27.0%,静脉硝酸酯类27.9%、洋地黄类74.8%、ACEI类82.0%、利尿剂92.8%、醛固酮受体拮抗剂88.3%、CCB类35.1%、β受体阻滞剂68.5%、ARB类19.8%。
  住院期间中药使用情况:1999年组:利水药为12.6%,补气药为17.9%,养阴药12.1%,活血药16.7%,祛痰药18.9%,温阳药4.3%,理气药4.4%,清热药2.8%,其他10.5%。2009年组:利水药为18.8%,补气药为21.5%,养阴药10.4%,活血药18.7%,祛痰药9.4%,温阳药6.2%,理气药4.3%,清热药2.0%,其他8.7%。其中利水药、补气药、祛痰药、温阳药的使用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10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性别比例未见明显差异,基础疾病方面冠心病比例明显上升,风湿性心脏病显著下降。西医药物治疗方面,β受体阻滞剂、ACEI及ARB、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有明显上升。中医方面在两组证型分布上,2009年较1999年气阳两虚、血瘀、水湿等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气虚、痰浊所占比例下降。中药治疗方面在统计出的八类药物中,即利水药、补气药、养阴药、祛痰药、活血药、温阳药、理气药、清热药中,2009年与1999年两组对比利水药、补气药、活血药、温阳药使用略有上升,养阴药、祛痰药使用呈下降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