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金元时期强直性脊柱炎辨治规律探析
【6h】

宋金元时期强直性脊柱炎辨治规律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强直性脊柱炎的历代辨治情况

一、宋代以前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简述

二、宋金元时期医学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三、明清时期对强直性脊柱炎辨治的发展

四、国内对AS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研究现状

五、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辩证论治进行归纳分析的的必要性

六、小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宋金元时期强直性脊柱炎辨治规律探析

第一节 研究方案

第二节 宋金元时期著名医家辨治特点概述

第三节 方论的研究

第四节 经络的研究

第五节 统计分析结果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一、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名

二、 强直性脊柱炎的辨治

三、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语

一、 辨治理法方面

二、 治疗方药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病变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附近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有较高致残率。中医药近年来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具有整体调理,个体化治疗的优势,然而强直性脊柱炎在古代医书中无统一病名,散在分布于腰痛、脊痛、脊强、强痛、尻痛、胯痛、腰脽痛、伛偻等症状词条文之下,使得古代医家的辨治经验在研究上有许多困难,导致目前信息挖掘上略显不足。宋金元时期医学在中医历史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体现了宋金元时期在医学史上承上启下了历史作用,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医学典籍的保存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为中医辨证论治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的:
  总结宋金元时期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论治,探索该时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辨治规律,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为全面研究古代强直性脊柱炎的辨治规律奠定基础。
  方法:
  对纳入研究范围的医籍中的强直性脊柱炎论治部分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对病名认识、病因病机、证候特点、治则治法及治疗方式采用描述性分析,总结并汇总代表性医家的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特色及治法提要,同时对所载方药进行分析,将相关记录录入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系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用药进行分析归纳。最后从理法方药方面,对宋金元时期医家强直性脊柱炎证治规律进行探讨。
  结果:
  1.纳入文献中有258条描述了病因病机,其中有外邪侵袭描述的条文有165条,正气不足描述的有168条,分别占总病因病机的64.0%、65.1%。
  2.外邪方面以风邪为先导的风寒湿邪侵袭为主,正虚方面以肾虚描述最多。
  3.描述经络受邪致病的条文有31条,痰瘀痹阻的条文有22条,此外尚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居处失宜等相关描述共计25条。
  4.治疗方面,主要采用中药内服的治疗方面,主要的治则治法有:祛除外邪、补益脏腑及活血化痰通络。
  5.纳入文献中关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所记载的方药,共收集有药之方170条,其中使用了药物212种,共计1929药次,平均每方用药数为11.35种,使用频数超过或等于3次的药物统计:共有123种。
  6.经统计分析,宋金元时期最常用药物是肉桂、当归、牛膝、杜仲、甘草、茯苓、附子、防风、川芎、生姜、白芍、人参、熟地黄、独活及黄芪,而酒在丸散及酒浸酒方中的作用亦十分重要。
  7.肉桂在治疗中使用频率最高。
  结论:
  1.辨治理法方面:宋金元时期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名概念进行了辨晰。探讨了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总结出正气不足,尤以肾虚为主是发病之根本,外邪侵袭,尤其以风邪为先导的风寒湿邪侵袭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总结出本病本虚标实的证候特点。重视膀胱经、督脉、肝经、肾经等经脉受邪以及痰瘀痹阻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重视生活及病后调摄、饮食、情志对本病的重要意义。治则治法方面重视补益脏腑及祛除外邪在治疗中的应用,治疗手法方面以中药内服为主,重视针灸治疗的作用。
  2.用药方面:最常用药物是肉桂、当归、牛膝、杜仲、甘草、茯苓、附子、防风、川芎、生姜、白芍、人参、熟地黄、独活及黄芪,肉桂在宋金元时期治疗本病的使用尤其广泛。而酒在丸散及酒浸酒方中的作用亦十分重要。最常用的药物类别是发散风寒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补气药、补阳药、及补血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