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方氏头针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即时疗效及功能磁共振相关性的研究
【6h】

方氏头针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即时疗效及功能磁共振相关性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第二节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帕金森病影像学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方案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第二节 治疗结果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方氏头针治疗帕金森病即时疗效分析

第二节 方氏头针治疗后部分脑区局部一致性变化的初步分析

第三节 方氏头针治疗帕金森病的中医机理初步探讨

第四节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五章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的终身疾病,目前西医没有一种药物和外科手术能明显阻止疾病的发展。大量临床及实验已经证明,中医针灸可较好地改善运动症状,并控制病情发展,但目前针灸疗效的客观性依据不足。功能磁共振作为无创、方便易行的一种观察手段在PD的诊断与疗效观察上有一定的优势。
  目的:
  通过观察方氏头针对帕金森病患者fMRI的影响,初步探索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为帕金森病的针灸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2010-2011年间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10例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予方氏头针针刺冠矢点及双侧呼循,并于治疗前后进行UPDRS评分、运动试验,以及脑功能磁共振扫描,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量表、计数及计时结果及脑功能磁共振数据,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和秩和检验方法对其即时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用组间配对T检验分析其对FMRI的影响。
  结果:
  针刺治疗前后,患者双手运动均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刺治疗前后,患者转弯时间、10米行走时间及起身时间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刺治疗前后,患者UPDRS第三部分评分稍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针刺治疗前相比(P<0.05),针刺治疗后病人双侧海马、左侧杏仁核、左侧岛叶、双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额下回、双侧壳核、左侧尾状核、双侧苍白球、胼胝体等脑区局部一致性增高,提示方氏头针治疗前后,部分脑区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
  方氏头针针刺治疗帕金森病患者,针刺后部分运动能力稍有改善,但即时疗效不显著。
  方氏头针针刺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前后,fMRI显示针刺治疗后病人双侧海马、左侧
  杏仁核、左侧岛叶、双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额下回、双侧壳核、左侧尾状核、双侧苍白球外侧部、胼胝体等脑区局部一致性增高。说明了方氏头针治疗前后部分病理脑区存在明显差异。经方氏头针针刺后脑区一致性变化可能与脑区功能变化存在相关性。方氏头针针刺冠矢点及双侧呼循可能通过改善纹状体的功能而达到改善 PD症状的作用及通过改善边缘系统改善患者情感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